时间: 2025-05-11 05:22: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05:22:48
万丈潭
——杜甫〔唐代〕
青溪合冥莫,神物有显晦。
龙依积水蟠,窟压万丈内。
跼步凌垠堮,侧身下烟霭。
前临洪涛宽,却立苍石大。
山色一径尽,崖绝两壁对。
削成根虚无,倒影垂澹瀩。
黑如湾澴底,清见光炯碎。
孤云倒来深,飞鸟不在外。
高萝成帷幄,寒木累旌旆。
远川曲通流,嵌窦潜泄濑。
造幽无人境,发兴自我辈。
告归遗恨多,将老斯游最。
闭藏修鳞蛰,出入巨石碍。
何事暑天过,快意风雨会。
在青溪的交汇处,幽暗深邃的水面上,神秘的事物既有显现也有隐藏。
龙似乎在积水中蜿蜒,洞穴被万丈深渊压迫。
我踱步于高台之上,侧身穿过烟雾。
前方宽广的洪涛奔涌而来,我却独立在苍翠的巨石之上。
山色在一条小路上尽头,悬崖两边壁立如剑。
削成的根似乎虚无缥缈,倒影在水面上波澜不惊。
水面黑得如同深渊的底部,清晰的光线碎裂在水面上。
孤云悄然降临,飞鸟却不再外面飞翔。
高耸的藤萝成了帷幄,寒冷的树木交错着像旗帜。
远流的溪水蜿蜒而行,隐匿的洞口潜流而泄。
造就这样幽静无人之境,激发了我的兴致。
告别时遗留的恨意颇多,年老时就最喜欢这样的游览。
隐居于此,出入却受巨石的阻碍。
何必在酷暑的夏天逗留,快意于风雨的相遇。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作品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与人们的生活困境,风格沉郁。
创作背景:
《万丈潭》创作于杜甫晚年,正值安史之乱后,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在动荡中渴求宁静,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人情的思考。
《万丈潭》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杜甫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一个幽静而神秘的水潭景象。在这首诗中,诗人用“青溪合冥莫”引入水的神秘,接着通过“龙依积水蟠”的意象,营造出一种神性的氛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整首诗的意境极为清幽,山水之间的对比与和谐,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思考。从“前临洪涛宽”到“孤云倒来深”,每一句都在描绘一个充满变化和深邃的自然景象。特别是对“黑如湾澴底,清见光炯碎”的描写,展现了水面波光粼粼的美感。
此外,诗中流露出一种孤独与思索的情感,尤其是“告归遗恨多,将老斯游最”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与无奈。杜甫在此不仅仅是在描绘自然,还在反思个人的处境和人生的意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对人生的感慨和反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青溪”主要象征什么?
“龙依积水蟠”中的“龙”象征什么?
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