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7:31: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7:31:29
可叹
作者: 杜甫 〔唐代〕
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变幻如苍狗。
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
近者抉眼去其夫,河东女儿身姓柳。
丈夫正色动引经,酆城客子王季友。
群书万卷常暗诵,孝经一通看在手。
贫穷老瘦家卖屐,好事就之为携酒。
豫章太守高帝孙,引为宾客敬颇久。
闻道三年未曾语,小心恐惧闭其口。
太守得之更不疑,人生反覆看亦丑。
明月无瑕岂容易,紫气郁郁犹冲斗。
时危可仗真豪俊,二人得置君侧否。
太守顷者领山南,邦人思之比父母。
王生早曾拜颜色,高山之外皆培塿。
用为羲和天为成,用平水土地为厚。
王也论道阻江湖,李也丞疑旷前后。
死为星辰终不灭,致君尧舜焉肯朽。
吾辈碌碌饱饭行,风后力牧长回首。
白天的浮云就像白衣,转瞬间就像苍狗般变幻。
古往今来都是同一个时代,人生的万事都有其存在。
最近的女子失去了丈夫,河东的女孩姓柳。
她的丈夫端正而严肃,引用经典的道理,
酆城的客子王季友。
我常常默默诵读万卷书,
《孝经》也能熟读于心。
贫穷而瘦弱的家庭在卖木屐,
好事就拿酒来招待。
豫章的太守是高帝的孙子,
引为宾客,敬重已久。
听说他三年未曾开口,小心谨慎地闭口不言。
太守对此更无疑虑,人生的反复真让人失望。
明月没有瑕疵哪能容易,
紫气郁郁犹如冲斗。
在时危之际可依靠真正的豪杰,
这两人是否能留在君侧呢?
太守最近掌管山南,
地方百姓思念他如同父母。
王生早曾拜见过他,高山之外全是土丘。
用以羲和天为成,用平水土地为厚。
王也谈论道理阻碍江湖,李也怀疑旷日持久。
死去如星辰终不灭,
致君尧舜的志向岂肯朽灭。
我们这一辈碌碌无为,只为填饱肚子,
回首往事,风后力牧的艰辛。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为“李杜”。他的一生经历了安史之乱等多次动乱,体现了对民生的深切关怀。
《可叹》创作于杜甫晚年,正值安史之乱后,社会动荡不安,民生困苦。诗中反映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叹,以及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可叹》以其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吸引读者,诗中通过浮云与苍狗的比喻,表达了人生无常、时光流转的感叹。杜甫运用典型的现实主义手法,描绘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无奈。诗中提到的河东女儿和豫章太守等人物,不仅是对现实的真实反映,也代表了对理想人物的追寻与渴望。诗中多次提及的书卷与经典,显示了杜甫对文化的热爱,以及即使在困境中仍不忘读书的精神。然而,诗的结尾却又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与失望,表现出诗人对未来的忧虑。整首诗在情感上既有对人生的深刻反思,也有对理想与现实矛盾的无声控诉,展现了杜甫深刻的人生哲学和人文关怀。
整首诗通过对人生无常的感叹,表现了作者对社会动荡的关注与对理想的追求。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与现实生活的描绘,反映出对文化的尊重和对理想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的深刻无奈与思考。
杜甫的《可叹》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自然的热爱
B. 对人生无常的感叹
C. 对爱情的思考
D. 对历史的怀念
诗中提到的“河东女儿”指的是谁?
A. 一位历史人物
B. 一位失去丈夫的女子
C. 一位诗人
D. 一位贵族
诗中“明月无瑕岂容易”表达了对什么的感慨?
A. 自然美
B. 生活的艰辛
C. 理想的难得
D. 人际关系
《可叹》与《春望》:两首诗均反映了杜甫对时代的深刻思考与对人生的感叹。《春望》更多地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而《可叹》则关注个人命运的无常与社会的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