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7 16:12: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7 16:12:30
丙寅中秋咏月
作者:晏殊 〔宋代〕
玉籥秋初半,冰轮岁有期。
苦吟含翰久,清宴下楼迟。
雁怯波光动,蛩愁叶影危。
烘帘频卷押,温酎旋凝澌。
皎外蟾生滴,寒中桂有枝。
星文藏熠燿,露彩见华滋。
苑静疏萤湿,巢空惊鹤移。
渐穿鸣瑟幌,偏鉴读书帷。
濛谷徒催晓,纤阿莫放亏。
陈王收妙舞,疑待仲宣辞。
在初秋的半月之夜,玉兔静静地升起,象征着每年的中秋佳节。经过长久的苦吟,我才缓缓下楼参与这清雅的宴会。大雁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显得有些胆怯,蟋蟀在叶影中显得愁苦不已。轻轻推开帘子,温酒渐渐凝聚,滴落成霜。明亮的月光下,蟾蜍静静地生出露珠,寒冷的夜里桂树依旧有枝可供。星光隐藏在璀璨的夜空中,露水的光彩则显得愈加华丽。园中安静,稀疏的萤火虫映湿了夜空,空巢惊起了迁移的鹤。渐渐地穿过帷帐传来瑟声,恰好映入我读书的帷幕中。朦胧的山谷催促着黎明的到来,纤细的月光却不再明亮。陈王收起了优雅的舞蹈,似乎在等待仲宣的辞章。
作者介绍:晏殊,字子之,号洧川,宋代著名词人、诗人。他的词风清新高雅,内容多涉及人生哲理及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丙寅年中秋,正值秋季,诗人以月为主题,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这首诗通过描绘中秋夜的月色和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思考和对人事无常的感慨。诗中“玉籥秋初半,冰轮岁有期”开篇点明了中秋的主题,既有对明月的赞美,也隐含着对岁月流逝的无奈。接着,诗人通过“苦吟含翰久,清宴下楼迟”,展现了他在创作与生活之间的矛盾,表现出对艺术追求的执着与生活的沉重。
在意象的运用上,诗中多种自然景物的描写相互交融,如“雁怯波光动”“蛩愁叶影危”,生动地刻画出秋夜的静谧与不安。最后,诗人在“渐穿鸣瑟幌,偏鉴读书帷”中,借瑟声与读书的意境,表达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生活的深刻体悟。
整首诗以秋月为线索,通过对秋夜的细腻描写,反映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人生哲理,展现了宋代文人特有的雅致与深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写月、秋、夜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叹、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艺术创作的执着追求。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玉籥秋初半”中的“玉籥”指的是什么?
诗中表现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的句子是?
答案:
通过比较两位诗人的作品,能够更好地理解不同风格的诗词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