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2:32: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2:32:34
胸蟠万卷夜光寒,
笔倒三江砚滴乾。
大似不蒙稽古力,
只今犹著侍臣冠。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渊博学识和对古代文化的思考。诗人感到自己胸中蕴藏着无数的智慧,如同夜晚的寒光般明亮;在写作时,笔墨在砚台上翻滚,如同三江水流般奔涌。诗人认为自己似乎并没有受到古代文化的影响,但在当今依然能够佩戴着侍臣的冠冕,体现着文化的延续和身份的象征。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晚号白云山人,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他是“苏黄”派的代表人物,与苏轼齐名,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是在黄庭坚任职期间所作,体现了他在仕途上对古代文化的思考,以及对自己学识的自信。诗中所表达的情感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士人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和对自身才能的追求。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黄庭坚作为一个文人的自我认知和文化自信。开头两句“胸蟠万卷夜光寒,笔倒三江砚滴乾”描绘了他丰富的知识和写作时的激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与心灵的共鸣。夜光与寒意的结合,暗示着文学创作的严肃与深邃,仿佛在强调知识的沉重与智慧的珍贵。
接下来的两句“大似不蒙稽古力,只今犹著侍臣冠”则引发了对古代文人的反思。诗人自觉并未受到古代书籍的直接影响,但他仍然在现代社会中承载着一种文化的责任与身份。这种对古今文化传承的认识,让诗人显得既自信又谦逊,体现了他对文学的敬畏和对传统的尊重。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展现了黄庭坚的才华和对文化的执着追求,给予读者深刻的启迪和思考。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文化的传承与个人的身份认同,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的敬重与自我价值的肯定,既有对传统的思考,也展现了当代文人的自信。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杜甫
B. 黄庭坚
C. 李白
D. 白居易
“胸蟠万卷”的意思是什么?
A. 胸中空虚
B. 胸中有很多书籍
C. 胸中有很多烦恼
D. 胸中无书
诗中提到的“侍臣冠”象征什么?
A. 地位与身份
B. 财富与荣华
C. 学识与智慧
D. 忍耐与坚持
黄庭坚与苏轼的诗作都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但黄庭坚更强调个人的学识与身份,而苏轼则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人生态度的思考。两者风格各有千秋,均为宋代文学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