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杂诗七首》

时间: 2025-04-26 04:02:13

诗句

少年不爱万金身,歌舞寻春愁送春。

满眼纷华心寂寞,长安市上酒家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02:13

原文展示:

少年不爱万金身,歌舞寻春愁送春。
满眼纷华心寂寞,长安市上酒家人。

白话文翻译:

少年时期不在乎财富与荣华,反而在歌舞之间寻求春天的快乐,然而满眼的繁华却让心灵感到寂寞,长安城里的酒家中,也只有孤独的人。

注释:

  • 万金身:指的是极其富贵的身世或财富,这里表明年轻的时候不在乎物质。
  • 歌舞寻春:在春天里通过歌舞来寻找快乐。
  • 纷华:形容繁华的景象。
  • 心寂寞:内心感到孤独、空虚。
  • 长安市上:指长安城,盛唐时期的繁华之地。
  • 酒家人:指在酒家中饮酒聚会的人。

典故解析:

长安是唐代的都城,象征着繁华与富贵。诗中通过对比来表现青年对财富的淡薄和对内心孤独的感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物质与精神的双重矛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北宋著名的书法家和诗人,是“苏黄”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寓情于景,表现个人情感与社会现象的关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黄庭坚的青年时期,正值盛唐之后的北宋,社会繁华却伴随着个人内心的孤独与迷茫,反映了当时年轻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少年时期对金钱与物质的轻视,以及对欢乐与春天的追求。首句“少年不爱万金身”开篇直接点明主题,表现出年轻人对物质财富的漠视,反而更渴望追求精神的快乐。接下来的“歌舞寻春愁送春”则描绘出一种矛盾,虽然在欢快的歌舞中寻求春天的快乐,但却带着一种愁绪,显示出内心的空虚与不满。

“满眼纷华心寂寞”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用“满眼”与“心”形成对比,强调外界的繁华无法填补内心的孤独。最后一句“长安市上酒家人”则将视角放回到长安城,描写那些在酒家中聚会的人的孤独,带有对社会现象的反思。

整首诗在描绘外部繁华的同时,折射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突显了物质与精神之间的对立,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少年不爱万金身:年轻时对财富的无所谓态度。
  2. 歌舞寻春愁送春:在歌舞中寻找快乐,却又感到忧愁。
  3. 满眼纷华心寂寞:外表繁华,但内心却感到孤独。
  4. 长安市上酒家人:长安城中酒家的顾客,象征着社会的繁华与个人的孤独。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少年”与“长安市上酒家人”的对比,展现出年轻人的追求和现实的落差。
  • 象征:万金身象征物质财富,酒家人象征社会繁华下的孤独。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物质财富的反思和对内心孤独的感慨,揭示了青年人在追求快乐时所面临的矛盾与困惑。

意象分析:

  • 万金身:象征财富与物质,反映出对物质的否定。
  • 歌舞:象征欢乐与青春,体现出对生活的渴望。
  • 长安:象征繁华的都市生活,暗示着孤独与喧嚣的对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少年不爱万金身”表达了什么态度? A. 喜欢财富
    B. 不在乎财富
    C. 渴望荣华

  2. “长安市上酒家人”所描绘的场景主要表达了什么? A. 繁华热闹
    B. 孤独和空虚
    C. 开心聚会

  3. 诗中的“歌舞”主要象征什么? A. 物质享受
    B. 青春与快乐
    C. 失落与忧伤

答案:1-B,2-B,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黄庭坚的这首诗更为内敛,李白强调的是豪放与放纵,而黄庭坚则关注于内心的孤独与思考。两者在主题表达上体现出不同的情感深度和人生哲学。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宋诗选》
  3. 《黄庭坚诗文集》

相关查询

调笑令 调笑令夏初游荷园 调笑令 春闺 调笑令·花酒 调笑令 秋夜长闻篱落蟋蟀声,如助予太息也 调笑令 初秋闻雁 调笑令 调笑令 调笑令 调笑令四首 其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宪防 觑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龝字旁的字 迷涂知反 虎字头的字 叙招 蜂狂蝶乱 满心欢喜 置身其中 衣字旁的字 养和 正大光明 钟鼎人家 应门 黄字旁的字 黍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