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平阴张澄居士隐处三诗之亨泉》

时间: 2025-04-25 22:48:37

诗句

水德通万物,发源会时亨。

伏坎非心愿,成川且意行。

栖迟林丘下,欲渥无尘缨。

杖藜逢载酒,一瓢酌余清。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2:48:37

原文展示:

水德通万物,发源会时亨。
伏坎非心愿,成川且意行。
栖迟林丘下,欲渥无尘缨。
杖藜逢载酒,一瓢酌余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水的德性能够滋养万物,水源的形成与时运相连。伏坎(象征着困境)并不是我心中所愿,而是随遇而安,任意而行。诗人栖息在林丘之下,想要享受那份无尘的宁静。手拄着拐杖,偶遇带酒之人,端起一瓢,品味那份清雅的滋味。

注释:

  • 水德:指水的德性,寓意水的滋养和润泽。
  • 伏坎:出自《易经》,象征坎卦,意指陷入困境。
  • 无尘缨:无尘的衣物,形容清净无染的状态。
  • 杖藜:指用来拄的藜杖,象征老年或病痛。
  • 载酒:指带酒的人,可能是朋友或过路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他以豪放、清新自然的诗风,尤其擅长写山水田园诗而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亨泉》创作于黄庭坚隐居的时期,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隐逸生活的追求。诗中融入了道家思想,强调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反映了他对人生境遇的淡泊和从容。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水”为主题,展开了对自然的深刻思考。诗的前两句以水德为引子,深入探讨水的滋养之功和时运的交融。通过“伏坎非心愿”,诗人传达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不愿被困境所束缚,而是选择顺应自然的变化。后两句则展现了一幅宁静的田园画面,诗人在林丘之下,享受着清新的空气与自然的宁静,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对世俗尘嚣的淡泊。

诗中“杖藜逢载酒”的场景,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友谊与分享,诗人以酒会友,既是对生活的享受,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感悟。全诗意境清幽、情感真挚,展现了黄庭坚的艺术风格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水德通万物:水的德性能够滋养万物,表明水的生生不息。
  2. 发源会时亨:水的源头与时运结合,象征着时机的重要性。
  3. 伏坎非心愿:面对困境,诗人并不追求,反而坦然接受。
  4. 成川且意行:水流成川,顺其自然,体现了诗人的洒脱。
  5. 栖迟林丘下:栖息在自然之中,表现了诗人对宁静的向往。
  6. 欲渥无尘缨:渴望无尘的生活,展现了对清净的向往。
  7. 杖藜逢载酒:手拄拐杖,偶遇朋友,象征着闲适的生活。
  8. 一瓢酌余清:举杯畅饮,品味清酒,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享受。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比作德性,体现其滋养万物的特质。
  • 对仗:前后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赋予水以德性,使其形象生动鲜明。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黄庭坚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表现了他在困境中的从容与洒脱,以及对清净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 :象征着生命与灵动,体现自然的恩赐。
  • 林丘:代表自然的宁静和栖息之所,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 藜杖与酒:象征着老年与友谊,体现人间的温暖与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水德”主要指什么? A. 水的力量
    B. 水的滋养和德性
    C. 水的流动

  2. “伏坎非心愿”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A. 对困境的逃避
    B. 对困境的接受
    C. 对未来的迷茫

  3. 诗人栖息的地点是哪里? A. 山顶
    B. 海边
    C. 林丘下

答案:1-B,2-B,3-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王维黄庭坚:王维的诗更注重意境的营造,黄庭坚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 李白黄庭坚:李白的豪放与黄庭坚的清雅形成对比,前者更具激情,而后者则体现了淡泊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黄庭坚诗文研究》
  • 《古代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查询

次韵西山寺主僧清月 送邑宰丁溉之解任置酒取别因赋示 到梅山处三首 云西已矣江东漕司绣春园柱閒诗尚存因次韵以 答直学士院见访 次单君范袖来汪西皋所譔咏秋十章以示因和之 良月二十一日郡庠置酒炉亭劳余出山且取子美 汪日宾真赞 夜梦在旧京忽闻卖花声有感至于恸哭觉而泪满 挽史允叟慈母王氏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遇人不淑 包含硬的成语 包含喻的成语 花马掉嘴 鼓字旁的字 夹袋人物 认敌作父 亠字旁的字 歹字旁的字 黹字旁的字 病体 热锅上的蚂蚁 兰情蕙性 七湾八扭 坎炁 卝字旁的字 解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