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2:48: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2:48:37
水德通万物,发源会时亨。
伏坎非心愿,成川且意行。
栖迟林丘下,欲渥无尘缨。
杖藜逢载酒,一瓢酌余清。
这首诗表达了水的德性能够滋养万物,水源的形成与时运相连。伏坎(象征着困境)并不是我心中所愿,而是随遇而安,任意而行。诗人栖息在林丘之下,想要享受那份无尘的宁静。手拄着拐杖,偶遇带酒之人,端起一瓢,品味那份清雅的滋味。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他以豪放、清新自然的诗风,尤其擅长写山水田园诗而著称。
这首《亨泉》创作于黄庭坚隐居的时期,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隐逸生活的追求。诗中融入了道家思想,强调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反映了他对人生境遇的淡泊和从容。
这首诗以“水”为主题,展开了对自然的深刻思考。诗的前两句以水德为引子,深入探讨水的滋养之功和时运的交融。通过“伏坎非心愿”,诗人传达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不愿被困境所束缚,而是选择顺应自然的变化。后两句则展现了一幅宁静的田园画面,诗人在林丘之下,享受着清新的空气与自然的宁静,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对世俗尘嚣的淡泊。
诗中“杖藜逢载酒”的场景,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友谊与分享,诗人以酒会友,既是对生活的享受,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感悟。全诗意境清幽、情感真挚,展现了黄庭坚的艺术风格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传达了黄庭坚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表现了他在困境中的从容与洒脱,以及对清净生活的追求。
诗中提到的“水德”主要指什么?
A. 水的力量
B. 水的滋养和德性
C. 水的流动
“伏坎非心愿”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A. 对困境的逃避
B. 对困境的接受
C. 对未来的迷茫
诗人栖息的地点是哪里?
A. 山顶
B. 海边
C. 林丘下
答案:1-B,2-B,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