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1:08: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1:08:58
维先自邹鲁,家世重儒风。
诗礼袭遗训,趋庭沾末躬。
昼夜常自强,词翰颇亦工。
三十既成立,嗟吁命不通。
慈亲向羸老,喜惧在深衷。
甘脆朝不足,箪瓢夕屡空。
执鞭慕夫子,捧檄怀毛公。
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
当途诉知己,投刺匪求蒙。
秦楚邈离异,翻飞何日同。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身世与理想的感慨。我的先祖来自齐鲁,家世重视儒家风范。诗书传承着古训,我恭谨地行走在庭院中。白天黑夜我不断自励,才华文笔也颇为出色。三十岁时我已成才,却感叹命运的不如意。慈爱的父母日渐衰老,我心中充满了喜悦与恐惧。早晨的食物不足,晚上常常空腹。执鞭向往孔子,捧书怀念毛公。感慨之余,我又感到无奈,怎能守住这贫困的境地?在这条路上,我向知己倾诉,只是希望得到理解与支持。秦楚两地相隔遥远,不知何时才能团聚?
孟浩然(689年-740年),唐代著名诗人,号浩然,生于今河南省,后居住在湖北。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描绘山水田园及个人情感,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书怀贻京邑同好》写于孟浩然的中年时期,他在仕途上屡屡受挫,心中感慨万千。此时,面对亲人的衰老和自身的困境,诗人以此诗向京城的友人倾诉自己的志向与无奈。
《书怀贻京邑同好》是孟浩然情感深邃、思想丰富的作品之一。诗中展现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自省与思考,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无奈与追求。开篇以“维先自邹鲁”引出自己重视儒家文化的家世,接着以“诗礼袭遗训”表明自己承载着传统的责任。之后,诗人以“昼夜常自强”展示了自己的努力与追求,然而“嗟吁命不通”又让人感受到一丝无奈与沉重。
在描写家庭的部分,诗人用“慈亲向羸老”呈现出对父母的关心与担忧,反映了他内心的深情与责任感。生活的艰辛通过“甘脆朝不足,箪瓢夕屡空”而愈加凸显。接下来,诗人向往孔子与毛公,显示出他对理想人物的崇敬与向往。在最后,诗人以“秦楚邈离异”结束,表明友人间的距离和对团聚的渴望,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与人生际遇的感慨。
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既有对个人理想的追寻,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深思,体现了孟浩然作为诗人的深刻与细腻。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思索,以及对友谊的珍视和对家庭的责任感。诗人通过对自我努力与命运困扰的描绘,展现了其高尚的品格与深沉的情感。
诗人提到的“邹鲁”指的是哪个文化传承?
A. 道家文化
B. 儒家文化
C. 佛教文化
D. 兵家文化
诗中“慈亲向羸老”表达了诗人对父母的什么情感?
A. 愉悦
B. 忧虑
C. 愤怒
D. 冷漠
诗人想要向哪位历史人物学习?
A. 孟子
B. 荀子
C. 孔子
D. 老子
此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书怀贻京邑同好》这首诗的深意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