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2:57: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57:06
赠道士参寥
——孟浩然
蜀琴久不弄,玉匣细尘生。
丝脆弦将断,金徽色尚荣。
知音徒自惜,聋俗本相轻。
不遇钟期听,谁知鸾凤声。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知音难觅的感慨。蜀地的古琴已经很久没有演奏,琴匣里积满了细细的灰尘。琴弦已经变得脆弱,快要断裂,而那金色的徽饰依然闪耀着光辉。知音虽自惜琴声,却遭遇到世俗的冷漠与轻视。如果没有钟期这样的知音,谁又能听到那优美的鸾凤之声呢?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太白,唐代著名诗人,世称“孟诗”。他生活在盛唐时期,曾与王维、李白等人交往,主张隐逸生活,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和人生哲学。
《赠道士参寥》是一首寄情于音乐与友谊的诗作。诗人通过古琴的意象,表达了对音乐和知音的渴望与无奈,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高雅艺术的冷漠态度。
《赠道士参寥》通过古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知音的渴望和对世俗的不满。开头两句描绘了蜀琴的状态,琴长久未被演奏,琴匣上落满了尘埃,显示了对艺术的荒废与遗忘。接下来的两句,诗人感叹琴弦脆弱快要断裂,而金徽依然闪耀,似乎在暗示着美好事物的流逝和珍贵。在“知音徒自惜,聋俗本相轻”中,诗人表达了对知音的珍惜,但也无奈于世俗的冷漠和无知。最后一句“不遇钟期听,谁知鸾凤声”更是道出知音难觅,唯有真正懂得音乐的人才能欣赏到那些美妙的旋律。这首诗整体上以音乐为引子,展现了诗人孤独的心境与对真挚友谊的向往,具有深刻的哲思与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古琴的描绘,表达了对知音的渴望和对世俗冷漠的失望,体现出一种对真挚友情和高雅艺术的追求与珍惜。
诗中提到的蜀琴是指哪个地区的琴?
A. 江南
B. 四川
C. 北方
D. 西域
诗人通过哪种乐器表达对知音的渴望?
A. 笛子
B. 古琴
C. 二胡
D. 琵琶
"不遇钟期听,谁知鸾凤声"体现了什么主题?
A. 友情的珍贵
B. 音乐的美好
C. 知音难觅
D. 世俗的冷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