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7:59: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7:59:16
经七里滩
作者: 孟浩然
予奉垂堂诫,千金非所轻。
为多山水乐,频作泛舟行。
五岳追向子,三湘吊屈平。
湖经洞庭阔,江入新安清。
复闻严陵濑,乃在兹湍路。
叠障数百里,沿洄非一趣。
彩翠相氛氲,别流乱奔注。
钓矶平可坐,苔磴滑难步。
猿饮石下潭,鸟还日边树。
观奇恨来晚,倚棹惜将暮。
挥手弄潺湲,从兹洗尘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向往。他提到,自己虽然受到父亲的教诲,但钱财并不是他所追求的。他因为钟情于山水的乐趣,常常出游划船。诗中提到五岳和三湘,表明他对名山大川的追求与向往。经过宽阔的洞庭湖,江水流入新安,诗人听到了严陵的急流,正处在湍急的河道中。河道蜿蜒,景色各异,彩色的山水交融在一起,水流奔涌,形成了独特的景致。可以在钓鱼的石头上休息,但苔藓铺就的石阶又滑又难走。猿猴在石下潭水中饮水,鸟儿在日边的树上归巢。诗人感叹观赏这些奇妙景色来得太晚,依靠着船桨感到黄昏即将来临。他挥手与水波作别,决心在此洗去心中的烦恼与忧虑。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浩然,唐代著名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是王维的好友。他的诗歌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经七里滩》创作于唐代,孟浩然常常游历山水,受到自然美的激发,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经七里滩》是一首描绘自然山水的诗篇,展现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融合了丰富的自然景观,展现了诗人的游历与感悟,表达了对繁华喧嚣生活的厌倦以及对自然宁静的向往。
开头两句,诗人强调虽然父亲教诲他要重视金钱,但他更看重的是在自然中的乐趣。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提及五岳与三湘,既是对自然的崇敬,也是对历史文化的追思。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将宽阔的洞庭湖和清澈的江水展现出来,营造出一种自然的壮丽。
后半部分,诗人细致描绘了沿途的山水与生物,展现了一个生动的自然世界。猿猴饮水、鸟归日边,这些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好,也反映了诗人的孤独与惆怅。最后,诗人挥手与水波作别,选择在自然中洗去心中的尘虑,传达出对生活的反思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象丰富,展现了孟浩然对自然的深厚感情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具有强烈的抒情性与哲理性,是一首极具艺术魅力的山水田园诗。
予奉垂堂诫,千金非所轻。
表达诗人重视父母教诲,但并不在意金钱的贬值。
为多山水乐,频作泛舟行。
由于热爱山水乐趣,诗人频繁出游,划船游玩。
五岳追向子,三湘吊屈平。
追寻五岳的壮丽,缅怀屈原的情怀。
湖经洞庭阔,江入新安清。
描述洞庭湖的宽广和江水的清澈。
复闻严陵濑,乃在兹湍路。
提及严陵的急流,表现出动态的自然景象。
叠障数百里,沿洄非一趣。
河流蜿蜒,数百里的障碍,景色各异。
彩翠相氛氲,别流乱奔注。
描述山水的色彩交融,水流奔涌不息。
钓矶平可坐,苔磴滑难步。
讲述可以在石头上坐钓,但石阶却难以行走。
猿饮石下潭,鸟还日边树。
自然生灵的描绘,猿猴饮水,鸟儿归巢。
观奇恨来晚,倚棹惜将暮。
对美景的惋惜,依靠船桨感到黄昏即将来临。
挥手弄潺湲,从兹洗尘虑。
最后选择与自然告别,洗去心中的烦恼。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向往,强调了心灵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美。
诗中提到的“千金”是指什么?
A. 金钱
B. 名誉
C. 时间
D. 友情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来表现自然的美?
A. 铁道
B. 山水
C. 建筑
D. 田园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惊讶
B. 伤感
C. 宁静
D. 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