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05: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05:23
题长安主人壁
作者: 孟浩然 〔唐代〕
久废南山田,叨陪东阁贤。
欲随平子去,犹未献甘泉。
枕籍琴书满,褰帷远岫连。
我来如昨日,庭树忽鸣蝉。
促织惊寒女,秋风感长年。
授衣当九月,无褐竟谁怜。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对长安的怀念与感慨。久疏农田的南山田地,难得能陪伴东阁的贤士。想要跟随平子(即平子去游历),可惜尚未奉上甘泉(指甘美的饮水,象征着奉献)。书籍和琴声满枕,帐帷轻撩,远山相连。仿佛我来这里就如同昨天一样,庭院中的树木却不知何时已开始鸣蝉。促织的鸣叫惊扰了寒女(指秋天的女子),秋风萧瑟,感伤着漫长的岁月。衣服在九月时已被授予,然而没有衣物的我又有谁来怜惜呢?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东野,唐代著名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诗人游历长安期间,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当时社会生活的感慨。长安是当时的政治、经济中心,诗人在此感受到繁华与浮华的对比,内心渴望归隐。
《题长安主人壁》是一首表现隐逸情怀的诗作,诗中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对过往的追忆。开篇“久废南山田”,引入了诗人对乡土的思念,透出一丝无奈与失落。接着提到东阁的贤士,显示出诗人对当时名士的渴望与追随,但随即又以“犹未献甘泉”来表达自己未能成就一番事业的惋惜。
“枕籍琴书满,褰帷远岫连”一句,展现出一种静谧的书卷气,暗示了诗人内心的丰富与对知识的渴望。然而,在“我来如昨日”中,时光的流逝让人感到无奈,庭树的蝉鸣让人倍感孤独。此后,促织声响起,伴随着秋风,诗人又引发了对岁月流逝的感伤。
最后两句“授衣当九月,无褐竟谁怜”,通过描绘自己的寒冷与孤独,令整首诗的情感达到高潮,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与渴望被理解的心情。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外表下,流露出深沉的情感,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揭示了对繁华喧嚣的反思与对自然的热爱,体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平子”指的是哪位传说中的人物?
A. 隐士
B. 将军
C. 文人
D. 商人
“久废南山田”中的“久废”是什么意思?
A. 久远的名字
B. 长久的荒废
C. 久违的农田
D. 久处的山脉
本诗的情感基调是?
A. 喜悦
B. 愤怒
C. 伤感与孤独
D. 兴奋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