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0:10: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0:10:12
原文展示:
秋日照荆椿,空山莽萧索。人稀鸡犬闲,古道转城脚。旗亭数家市,炊烟起篱落。牛羊暮求群,归乌纷落泊。菅麻已在沤,黍稷行可获。岁丰农工勤,膏火通夜作。嗟余何为者,愧与众同乐。南亩亦易谋,咄嗟我力薄。
白话文翻译:
秋日的阳光照耀着荆椿,空旷的山野显得萧条冷落。人烟稀少,鸡犬悠闲,古老的驿道蜿蜒至城脚。旗亭旁有几户人家,炊烟从篱笆间升起。牛羊在傍晚时分寻找同伴,归巢的乌鸦纷纷落下。菅麻已经浸泡,黍稷即将收获。丰收之年,农民们辛勤工作,夜晚也点着灯火劳作。我感叹自己为何如此,愧疚于与众人共享这份欢乐。耕作南亩也容易谋划,只是我力量薄弱。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描写田园生活和自然景色。此诗描绘了秋日乡村的宁静与农民的勤劳,反映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张耒晚年,当时他已远离官场,回归田园生活。诗中通过对秋日乡村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农民劳动的敬意。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日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勤劳的乡村生活图景。诗中,“秋日照荆椿,空山莽萧索”开篇即营造出一种萧瑟而宁静的氛围,为全诗定下了基调。随后的“人稀鸡犬闲,古道转城脚”进一步以人烟稀少、鸡犬悠闲的景象,强调了乡村的宁静与和谐。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对农民辛勤劳动的描写,“岁丰农工勤,膏火通夜作”展现了农民在丰收之年依然不懈劳作的情景,体现了对农民的敬意和对劳动的赞美。最后,“嗟余何为者,愧与众同乐”则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未能与农民共享这份欢乐的愧疚之情,反映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农民的深厚感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农民的勤劳,同时表达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农民劳动的敬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秋日照荆椿”中的“荆椿”指的是什么? A. 荆棘和椿树 B. 荆棘和松树 C. 椿树和松树 D. 荆棘和柏树 答案:A
诗中“岁丰农工勤”表达了什么? A. 农民在丰收之年依然不懈劳作 B. 农民在丰收之年休息 C. 农民在丰收之年庆祝 D. 农民在丰收之年外出 答案:A
诗中“嗟余何为者,愧与众同乐”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A. 自豪 B. 愧疚 C. 愤怒 D. 悲伤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