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别江上一二友生》

时间: 2025-05-06 20:05:08

诗句

国风千载务重华,须逐浮云背若耶。

无地可归堪种玉,

有天教上且乘槎。

白纶巾卸苏门月,红锦衣裁御苑花。

他日成都却回首,东山看取谢鲲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20:05:08

原文展示:

别江上一二友生 谭用之 〔唐代〕

国风千载务重华,须逐浮云背若耶。 无地可归堪种玉,有天教上且乘槎。 白纶巾卸苏门月,红锦衣裁御苑花。 他日成都却回首,东山看取谢鲲家。

白话文翻译:

千年来,国家的风气一直重视华丽,但必须追随浮云,背离若耶溪的宁静。 无处可归,只能种玉以求安慰,有天命指引,暂且乘槎上天。 卸下白纶巾,欣赏苏门的月光,穿上红锦衣,裁剪御苑的花朵。 将来在成都回首往事,将在东山看到谢鲲的家。

注释:

字词注释:

  • 国风:指国家的风气或文化。
  • 务重华:重视华丽或繁荣。
  • 浮云:比喻变化无常的事物。
  • 背若耶:背离若耶溪,指离开宁静之地。
  • 种玉:比喻追求高洁或不切实际的理想。
  • 乘槎:传说中乘木筏上天,比喻追求高远的理想。
  • 白纶巾:白色的头巾,象征隐逸或清高。
  • 苏门月:苏门的月光,指隐居之地的美景。
  • 红锦衣:华丽的衣服,象征富贵或权势。
  • 御苑花:皇宫花园中的花,象征富贵或权势。
  • 成都:指成都这个地方。
  • 东山:指东山这个地方。
  • 谢鲲家:谢鲲的家,谢鲲是东晋时期的隐士。

典故解析:

  • 乘槎:出自《博物志》,传说中有人乘木筏上天,见到了牛郎织女。
  • 谢鲲:东晋时期的隐士,以清高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谭用之,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风格多变,既有豪放的边塞诗,也有细腻的田园诗。此诗可能是在告别友人时所作,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高远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诗人即将离开某个地方,告别友人时所作,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高远理想的追求。诗中提到的“无地可归”和“有天教上”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国风”、“浮云”、“种玉”、“乘槎”等意象的运用,展现了诗人对国家风气的感慨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诗中“无地可归堪种玉”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高洁理想的向往。而“有天教上且乘槎”则显示了诗人对未来的乐观态度和对高远理想的追求。后两句通过对“白纶巾”、“红锦衣”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富贵权势的淡漠。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理想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国风千载务重华,须逐浮云背若耶。
    • 首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风气的感慨,认为国家风气千年来一直重视华丽,但这种华丽是变化无常的“浮云”,需要背离宁静的“若耶”。
  2. 无地可归堪种玉,有天教上且乘槎。
    • 第二句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高洁理想的向往。“无地可归”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种玉”则是一种高洁的理想。“有天教上”显示了诗人对未来的乐观态度,“乘槎”则是对高远理想的追求。
  3. 白纶巾卸苏门月,红锦衣裁御苑花。
    • 第三句通过对“白纶巾”、“红锦衣”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富贵权势的淡漠。“白纶巾卸苏门月”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红锦衣裁御苑花”则显示了诗人对富贵权势的淡漠。
  4. 他日成都却回首,东山看取谢鲲家。
    • 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展望。“他日成都却回首”显示了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东山看取谢鲲家”则是对高洁理想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浮云”比喻变化无常的事物,“种玉”比喻追求高洁的理想。
  • 对仗:如“白纶巾卸苏门月,红锦衣裁御苑花”中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风气的感慨,对现实的不满,对高洁理想的向往,以及对未来的乐观态度。诗中通过对“浮云”、“种玉”、“乘槎”等意象的运用,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理想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浮云:比喻变化无常的事物。
  • 种玉:比喻追求高洁的理想。
  • 乘槎:比喻追求高远的理想。
  • 白纶巾:象征隐逸或清高。
  • 红锦衣:象征富贵或权势。
  • 苏门月:指隐居之地的美景。
  • 御苑花:象征富贵或权势。
  • 东山:指东山这个地方。
  • 谢鲲家:谢鲲的家,谢鲲是东晋时期的隐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浮云”比喻什么? A. 变化无常的事物 B. 宁静的地方 C. 高洁的理想 D. 富贵权势

  2. “种玉”在诗中比喻什么? A. 变化无常的事物 B. 宁静的地方 C. 高洁的理想 D. 富贵权势

  3. 诗中“乘槎”比喻什么? A. 变化无常的事物 B. 宁静的地方 C. 高洁的理想 D. 追求高远的理想

  4. 诗中“白纶巾”象征什么? A. 变化无常的事物 B. 宁静的地方 C. 隐逸或清高 D. 富贵权势

  5. 诗中“红锦衣”象征什么? A. 变化无常的事物 B. 宁静的地方 C. 隐逸或清高 D. 富贵权势

答案:

  1. A
  2. C
  3. D
  4. C
  5.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豪迈态度和对理想的追求。
  • 杜甫《登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诗词对比:

  • 李白《将进酒》与谭用之《别江上一二友生》: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但李白的《将进酒》更加豪迈,而谭用之的《别江上一二友生》则更加深沉。
  • 杜甫《登高》与谭用之《别江上一二友生》: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但杜甫的《登高》更加忧国忧民,而谭用之的《别江上一二友生》则更加关注个人理想。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唐代所有诗人的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参考书。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唐代诗歌的发展。
  • 《唐诗鉴赏辞典》:收录了唐代诗人的代表作,并提供了详细的鉴赏分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到村 秦州杂诗二十首 其十 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 缆船苦风戏题四韵奉简郑十三判官 别常征君 从驿次草堂复至东屯二首 殿中杨监见示张旭草书图 衡州送李大夫七丈勉赴广州 至后 谒文公上方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韭字旁的字 劝奬 褚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怍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优柔厌饫 铜城铁壁 闻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牛字旁的字 小驻 单耳刀的字 瘠弱 一之谓甚 怜香惜玉 东观之殃 蚁附蜂屯 鹵字旁的字 亡羊之叹 厄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