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35: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35:21
原文展示:
闲居寄陈山人 谭用之 〔唐代〕
闲居何处得闲名,坐掩衡茅损性灵。 破梦晓钟闻竹寺,沁心秋雨浸莎庭。 瓮边难负千杯绿,海上终眠万仞青。 珍重先生全太古,应看名利似浮萍。
白话文翻译:
我闲居在哪里能得到闲适的名声呢?坐在简陋的茅屋里,心灵受到了损害。 清晨的钟声打破了我的梦境,从竹林中的寺庙传来;秋雨浸润着庭院中的莎草,沁入心脾。 酒瓮边难以承受千杯绿酒的诱惑,海上的青峰终日沉睡在万丈高处。 我珍重地向先生表达我的敬意,他完全超脱于古往今来的纷扰,应该看待名利如同浮萍般无常。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谭用之,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追求闲适生活,超脱世俗的文人。他的诗作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名利的淡泊。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谭用之在闲居时写给陈山人的,表达了他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名利的淡泊态度。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他内心的宁静和对世俗的超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闲居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世俗的超脱。首联提出“闲居何处得闲名”,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闲居生活的孤独和心灵的损害。颔联和颈联通过对清晨钟声、秋雨、绿酒和青峰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宁静和超脱的氛围。尾联则直接表达了对陈山人的敬意,认为他完全超脱于古往今来的纷扰,看待名利如同浮萍般无常。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名利的淡泊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闲居何处得闲名,坐掩衡茅损性灵。
破梦晓钟闻竹寺,沁心秋雨浸莎庭。
瓮边难负千杯绿,海上终眠万仞青。
珍重先生全太古,应看名利似浮萍。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名利的淡泊态度。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展现了自己内心的宁静和对世俗的超脱,强调了超脱于古往今来的纷扰,看待名利如同浮萍般无常的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闲居何处得闲名”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B. 对名利的追求 C. 对孤独的恐惧 D. 对自然的厌恶
“破梦晓钟闻竹寺”中的“晓钟”指的是什么? A. 清晨的钟声 B. 夜晚的钟声 C. 寺庙的钟声 D. 竹林的钟声
“珍重先生全太古”中的“全太古”是什么意思? A. 完全超脱于古往今来的纷扰 B. 完全沉浸在古代文化中 C. 完全理解古代的智慧 D. 完全追随古代的习俗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