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2:02: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2:02:56
舟中雨望二首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雨里船中只好眠,不堪景物妒人闲。
岸如玉案平铺却,飣餖真山作假山。
在雨中坐在船里,只能安静地睡觉,无法忍受眼前的景色像是在妒忌我无所事事。
岸边如同玉石般的桌面平铺开来,而那些看似真实的山其实是假的山。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擅长山水诗,形成了“浑厚长远”的风格。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内心的情感。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诗人常以自然景观为寄托,反映内心的宁静与烦恼。诗人在船中感受到雨天的孤寂,同时也对眼前景物的虚假与真实产生了思考。
《舟中雨望二首》通过描绘雨中船上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诗的开篇“雨里船中只好眠”直接传达了船内的宁静与无奈,雨声伴随着船的摇晃,给人一种安逸却又孤独的感觉。接着,诗人提到“景物妒人闲”,不仅表达了对外界景色的感知,也暗示了内心的烦恼与无所事事的焦虑。这里的景色似乎在指责诗人的闲暇,表现了一种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
“岸如玉案平铺却”则转向对岸边景色的描绘,诗人将岸边比作玉石桌面,展现出一种优雅而静谧的美感。然而,随之而来的“飣餖真山作假山”则揭示了现实的虚假,表面上看似真实的山其实是假的,这种对比让人思考自然与人类认知之间的差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思考,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与对自然的敬畏,体现了古诗词的独特魅力。
整首诗通过船中雨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闲暇生活的无奈和对自然美的感悟,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复杂关系与内心的思考。
诗中“只好眠”的意思是什么?
“岸如玉案”的修辞手法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真山作假山”表达了什么?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杨万里的《舟中雨望》更倾向于表现内心的烦恼,而王维则是通过自然景物传达宁静的心境。两者在情感表达和意象运用上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生活态度与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