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寄题周功父溪园三咏·雪亭》

时间: 2025-08-10 05:11:37

诗句

溪园平广处,雅称雪中游。

疎密看千变,高低共一丘。

寒知松节劲,静觉竹声幽。

还有故人否,当能看小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10 05:11:37

原文展示:

寄题周功父溪园三咏·雪亭 张栻 〔宋代〕

溪园平广处,雅称雪中游。 疎密看千变,高低共一丘。 寒知松节劲,静觉竹声幽。 还有故人否,当能看小舟。

白话文翻译:

在溪园平坦宽广的地方,非常适合在雪中游览。 树木的疏密随着雪的变化而千变万化,高低起伏的山丘都覆盖着同样的雪。 寒冷中能感受到松树的坚韧,静谧中能听到竹子的幽幽声响。 是否还有老朋友在这里,能够一起观赏小舟在雪中缓缓前行。

注释:

字词注释:

  • 疎密:指树木的稀疏和密集。
  • 千变:形容雪景变化多端。
  • 高低共一丘:指无论高低,山丘都被雪覆盖。
  • 松节劲:松树的枝节显得坚韧。
  • 竹声幽:竹子发出的声音显得幽静。

典故解析:

  • 诗中未明显涉及典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栻(1133-1180),字敬夫,号南轩,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他的诗作多表现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栻寄给友人周功父的,描述了周功父溪园中的雪亭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友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雪中溪园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和宁静安详的氛围。诗中“疎密看千变,高低共一丘”一句,巧妙地描绘了雪后景色的变化,而“寒知松节劲,静觉竹声幽”则通过松竹的形象,传达了坚韧和宁静的情感。最后两句询问是否有故人相伴,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溪园平广处,雅称雪中游:描述溪园的宽广平坦,非常适合在雪中游览。
  2. 疎密看千变,高低共一丘:描绘雪后树木的疏密变化和山丘的统一雪景。
  3. 寒知松节劲,静觉竹声幽:通过松树的坚韧和竹子的幽声,传达寒冷中的坚韧和宁静。
  4. 还有故人否,当能看小舟:表达对故人的思念,希望能有故人相伴观赏雪中小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疎密看千变,高低共一丘”中的“疎密”与“高低”,“千变”与“共一丘”形成对仗。
  • 拟人:如“寒知松节劲”中的“知”字赋予松树以人的感知能力。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雪中溪园的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友人的思念,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文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雪:象征纯洁和宁静。
  • 松:象征坚韧和长寿。
  • 竹:象征高洁和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疎密看千变”描述的是什么? A. 雪的变化 B. 树木的变化 C. 山丘的变化 D. 小舟的变化

  2. “寒知松节劲”中的“松节劲”象征什么? A. 松树的柔软 B. 松树的坚韧 C. 松树的脆弱 D. 松树的茂盛

答案:

  1. B. 树木的变化
  2. B. 松树的坚韧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朱熹的《春日》:同样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对比:

  • 张栻的《寄题周功父溪园三咏·雪亭》与朱熹的《春日》:两者都描绘自然景色,但一为雪景,一为春景,体现了不同的季节特色和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栻及其他宋代诗人的作品,有助于深入了解宋代诗歌。
  • 《张栻诗集》:收录了张栻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张栻诗歌的重要资料。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春晚出游 书怀 池亭夏昼 秋雨 思政堂东轩偶题 久雨初霁 开岁半月湖村梅开无馀偶得五诗以烟湿落梅村为韵 其二 小园花盛开 病疟两作而愈 秋夜池上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厨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勤的词语有哪些 恐遭物议 貝字旁的字 辵字旁的字 往古来今 周闻 余业遗烈 凵字底的字 人比黄花瘦 鱼翠 凡翼 三分像人,七分像鬼 左支右绌 妙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闵察 韋字旁的字 卜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