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15: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15:23
依韵答并州郑大资见寄
作者: 范仲淹
节製重并汾,淹留又见春。
年高成国老,道在乐天真。
风韵应如旧,精明迥绝伦。
致君心未展,宁是式微人。
在这重阳节里,我在并州重游汾河,时光又让我见到了春天。
年纪渐长,我已是国家的老者,心中所追求的,依然是那种乐观豁达的真理。
我想你的风韵应该和往昔一样,才智出众,理想高远。
然而我对国家的心意尚未表达,难道我真的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人吗?
“重阳节”起源于古代,代表着长寿和吉祥,诗中提到的“重并汾”暗示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国老”是对年长者的尊称,表明作者的身份和贡献。“乐天真”则表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反映出作者的哲理思考。
作者介绍: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号蘋洲,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念著称,倡导政治清明、社会和谐。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范仲淹晚年时写的,表达了他对政治理想的追求和对个人志向未能实现的感慨。他在并州任职期间,感受到岁月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奈,借重阳节的契机,抒发了对友人郑大资的思念。
《依韵答并州郑大资见寄》是一首情感深邃、哲理丰富的诗。诗人在重阳佳节时重游故地,思绪万千。开头两句通过描绘节令和时光的推移,展现出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表达了他对春天的向往与珍惜。接下来的两句,诗人自谦地提到自己年高已成“国老”,而他心中所追求的仍是那种乐天真、积极向上的精神。这一部分不仅表达了诗人的生活态度,也让读者感受到他对理想与现实的深思。
最后两句则带有一丝惆怅,诗人感叹自己的志向尚未实现,暗示着对国家与个人之间的无奈与矛盾。这种情感的冲突,使得整首诗更具层次感,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以重阳节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流露出对未能实现理想的惋惜。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作者对自己的身份有何感慨?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