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题四面法智禅师塔》

时间: 2025-07-26 22:31:32

诗句

珍重灵知者,绵绵亘古今。

人居千圣外,塔锁乱云深。

碧落杉松色,丹崖虎豹音。

回光如到此,必也见师心。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22:31:32

原文展示:

珍重灵知者,绵绵亘古今。
人居千圣外,塔锁乱云深。
碧落杉松色,丹崖虎豹音。
回光如到此,必也见师心。

白话文翻译:

珍惜那些有灵性与智慧的人,他们的思想如同绵延的河流,贯穿古今。人们生活在众多圣贤之外,塔楼高耸,锁住了纷乱的云雾深处。碧蓝的天空映衬着松树的色彩,红色的悬崖传来虎豹的声音。若能回光返照,来到这里,必然能够见到师父的心境。

注释:

字词注释:

  • 灵知者:指具有智慧和灵性的人。
  • 绵绵:形容事物连续不断。
  • 千圣:指古代众多圣贤。
  • 塔锁:塔楼锁住,形容塔的高耸与神秘。
  • 碧落:指晴朗的天空。
  • 丹崖:红色的悬崖,形容山的颜色。
  • 回光:比喻回头照见光明。
  • 见师心:理解师父的内心。

典故解析:
此诗中的“千圣”可理解为古代的众多哲人和贤者,反映了作者对历史智慧的尊重与追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清远,宋代僧人,精通佛学,善于诗词。其作品多反映佛教思想,追求灵性与智慧。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对四面法智禅师的追思之际,表达了对智慧的敬重与对师父心境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灵知者的珍视与对自然的描绘,将哲学思想与自然景观融合在一起。诗人在开篇即提出了对智慧的重视,强调了智慧与灵性在历史长河中的延续。接下来的描写则通过“千圣外”的意象,暗示了人们所处的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距离。塔楼的存在,象征着人们内心的迷茫与对智慧的追求。

“碧落杉松色,丹崖虎豹音”两句,以自然景物的描写增添了诗的意境,表现出一种和谐美。这里的色彩与声音不仅是视觉与听觉的享受,更是对大自然生机的感悟,象征着灵性的生命力。

最后两句“回光如到此,必也见师心”,引导读者回归内心,反思自我,表达了诗人对师父内心世界的向往和对智慧的追求。这首诗不仅是对法智禅师的追怀,更是对灵性和智慧的不懈追求,展示了禅宗的思想内涵和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珍重灵知者:强调对智慧与灵性的人士的尊重。
  2. 绵绵亘古今:智慧与灵性是不断传承的。
  3. 人居千圣外:指人在智慧的海洋中仍感孤独。
  4. 塔锁乱云深:象征着一种精神的禁锢与追寻。
  5. 碧落杉松色:描绘自然的美,体现出一种宁静。
  6. 丹崖虎豹音:自然的声音,代表生机与力量。
  7. 回光如到此:反思与自省的过程。
  8. 必也见师心:最终能感悟到师父的真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碧落杉松色,丹崖虎豹音”,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智慧相联系,深刻而富有诗意。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智慧与灵性的追求,以及对师父心境的向往,体现了禅宗的思想精髓。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灵知者:象征着智慧与灵性。
  • :象征着精神的追求与高尚的理想。
  • :象征着迷茫与困惑。
  • 杉松:象征着坚韧与生机。
  • 虎豹:象征着力量与自然的生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灵知者”指的是: A. 普通人
    B. 具有智慧与灵性的人
    C. 仅仅是历史人物

  2. “回光如到此”中的“回光”意指: A. 回头照见光明
    B. 重新出发
    C. 光的反射

  3. 诗的主题主要是: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智慧的追求与师父心境的向往
    C. 对历史的回顾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题岳阳楼》——杜甫
  • 《登高》——王之涣

诗词对比:
杜甫的《登高》同样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追求智慧的主题,但更侧重于对人生苦短的感悟,而释清远的诗则更强调禅宗思想与内心的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禅宗与诗歌的结合》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病齿 岸行 送李致远安远簿 其二 庐山五猗 严陵道上杂咏七首 八阵图 西庵晚步 严陵道上杂咏 其四 喜雨一绝简赵丞 端平二年端午帖子词·皇帝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玉窦 糹字旁的字 胸中柴棘 包含腿的词语有哪些 批吭捣虚 浮生若梦 胤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司马青衫 富而好礼 大叔 皿字底的字 包含随的词语有哪些 深恶痛诋 鄣护 生字旁的字 门字框的字 形植 心字底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