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5:15: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5:15:25
庐山面目真难识,叠嶂层峦竞胜奇。
乍雨乍晴云出没,时高时下路平陂。
盘桓最好寻花径,伫立俄延读御碑。
如许周颠遗迹在,访仙何处至今疑。
庐山的面貌真难以辨识,重叠的山峦争相显现出奇特的景象。
天气乍雨乍晴,云雾缭绕时隐时现,时高时低的道路平坦而斜陡。
在这里盘桓游览,最适合去寻找那条花径,静静伫立一会儿,细读那块御碑。
如同周颠留下的遗迹在这里,至今探访仙境的地方仍让人感到疑惑。
作者介绍:董必武(1886-1975),字仲明,号子华,湖南省人,著名政治家和诗人。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革命家,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董必武的诗风深受传统诗词影响,兼具豪放与细腻,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董必武初游庐山之际,表达了他对庐山自然风光的赞美和对人文历史的思考。庐山作为名山,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底蕴,诗中既有自然的描绘,也有对历史遗迹的追思。
《初游艺机庐山》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庐山的自然风光与人文魅力。诗的开篇“庐山面目真难识,叠嶂层峦竞胜奇”,便以一种较为矛盾的方式引入,表达了庐山美丽景色的复杂与多变,给人一种神秘而新奇的感觉。接着,诗人通过“乍雨乍晴云出没,时高时下路平陂”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庐山气候的瞬息万变,增强了画面感和动感。
诗句“盘桓最好寻花径,伫立俄延读御碑”,则体现了诗人游览的闲适与沉思,既有对自然的欣赏,也有对历史的追溯。最后,诗人提到“如许周颠遗迹在,访仙何处至今疑”,将个人的游历与历史的长河相结合,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和现实的困惑。整首诗在风景与人文的交融中,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思考,情感真挚而深刻。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主题是对庐山自然景色的赞美与对历史文化的追思,表现出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庐山的特点是什么?
A. 平坦无奇
B. 叠嶂层峦
C. 阳光明媚
诗中提到的“御碑”代表什么?
A. 自然景观
B. 历史文化
C. 个人游历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历史的追思
C. 两者兼而有之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