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20: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20:09
念奴娇 夜登重庆枇杷山
金鉴才
枇杷山上,望山城,已近黄昏时刻。
百万人家重叠起,都是灯光堆积。
天撒繁星,江浮珠彩,上下俱澄澈。
水晶宫里,一声长啸鸣笛。
津渡又放轮航,巴山千里,望断秦淮月。
回首当年歌舞地,谁问烽烟羽檄。
落日滩头,行宫何处,一点无声息。
回旋翻覆,从来还仰人力。
在枇杷山上,俯瞰山城,黄昏时分已然来临。
数十万户人家交错重叠,灯光如星星般闪烁。
天空撒满了繁星,江面映照着如珠般的光彩,
上下皆为一片澄清。
水晶宫里,传来一声悠长的啸声和笛声。
渡口又开始放船,巴山遥远,眺望着秦淮河的月光。
回想当年歌舞升平之地,谁还问过烽火和战书?
落日的滩头,行宫在何处,一片寂静无声。
起伏变幻,从来都是仰仗他人的力量。
金鉴才是当代诗人,作品多以自然和人文景观为题材,擅长用细腻的笔触描绘生活的点滴。他的诗歌融合了传统和现代元素,展现出独特的个人风格。
这首诗写于夜晚登上重庆枇杷山时的感受,表达了对城市的眷恋以及对过往历史的思索。诗人在黄昏时分,面对灯火辉煌的城市,感慨万千,既有对繁华的赞美,又有对历史的反思。
《念奴娇 夜登重庆枇杷山》展现了诗人对重庆这座城市的深切感受,黄昏时分,城市的灯光如繁星般璀璨,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画卷。诗中描写的场景生动而富有诗意,展现了城市的繁华与宁静,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诗人回首往昔,反思历史的变迁,表达了对战争和动荡的思考。落日与灯火交融,既象征着城市的喧嚣,也隐喻着历史的无情。通过对巴山与秦淮月的描绘,诗人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结合,展现出对故土的深情厚谊。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令人深思,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沉重感慨。
枇杷山上,望山城,已近黄昏时刻。
描绘诗人登上枇杷山,俯瞰重庆城,时间已临近黄昏,暗示环境的宁静与美丽。
百万人家重叠起,都是灯光堆积。
形象地描绘城市中的万家灯火,象征城市的繁华与热闹。
天撒繁星,江浮珠彩,上下俱澄澈。
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现出宁静的夜晚,水面如珠,天上繁星,形成水天一色的和谐美。
水晶宫里,一声长啸鸣笛。
传递出一种悠远的音乐声,增添了诗歌的神秘感。
津渡又放轮航,巴山千里,望断秦淮月。
描绘渡船出航的景象,展现旅途的遥远与思念。
回首当年歌舞地,谁问烽烟羽檄。
反思历史的变迁,曾经的繁华与如今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
落日滩头,行宫何处,一点无声息。
询问曾经的繁华何去何从,表现出对历史的感慨。
回旋翻覆,从来还仰人力。
意指历史的沉浮与变迁,最终还是依靠他人的力量。
整首诗通过描绘重庆的黄昏景象,反映了诗人对城市繁华的欣赏与对历史过往的思考,寓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感慨。
诗中的“枇杷山”是指哪个城市的著名景点?
诗中提到的“秦淮月”象征什么?
“百万人家重叠起,都是灯光堆积。”中的“灯光”主要表现了什么?
这两首诗与金鉴才的作品在意境和情感上都有相似之处,都是通过自然景象反映个人情感与历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