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01:59: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01:59:50
诗名: 访朝阳道院
作者: 储雄文 〔清代〕
竹径阴阴磬韵流,
行来便觉此生浮。
道人所得惟贪懒,
满地松花散不收。
在幽静的竹林小径上,磬声在耳边流淌,
走到这里便感到人生如梦般飘浮。
道人所追求的,唯有贪婪与懒散,
满地的松花却无人去收拾。
诗中提到的“道人”与道教文化密切相关,反映了道教追求清静无为的思想。而“满地松花散不收”则可以理解为对世间繁杂事物的放下,体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作者介绍:储雄文,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对道教文化的深刻理解而闻名。其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创作背景:在清代,社会动荡和人心浮躁,许多人开始向往道教的清净和超然。此诗反映了诗人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认同,并表达了个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访朝阳道院》是一首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道教修道者生活态度的诗作。诗的开头“竹径阴阴磬韵流”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读者仿佛置身于竹林之中,听见远处传来的磬声,感受到一种宁静而安详的心境。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浮华的感慨,“行来便觉此生浮”,这种对于人生的思索与道教思想相呼应,体现出对世俗繁华的超然。
接着,诗人转向对“道人”的观察,认为他们所追求的不过是贪懒的生活态度,似乎对追求清静的道教亦有一丝批判。最后一句“满地松花散不收”则象征着自然的无常,暗示世间物质的纷扰与无用,诗人似乎在劝诫人们要放下对物质的执念,回归自然的本真。
整首诗通过简单的意象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诗人对道教理念的理解与反思,传达出一种追求内心宁静、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具有浓厚的哲理性和艺术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人生的浮躁与道教的超然,表达了诗人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对懒惰与贪欲的批判,体现出一种反思生命意义的哲学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竹径阴阴”的意思是:
A. 明亮的竹林
B. 幽静的竹林
C. 空旷的竹林
答案:B
“道人所得惟贪懒”这句表达了对道教修行者的什么看法?
A. 赞美
B. 批评
C. 无所谓
答案:B
诗中提到的“满地松花”象征着什么?
A. 物质的繁华
B. 自然的无常
C. 人生的幸福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对比,王维的诗歌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而储雄文则通过对道教的反思,表达了对人生的哲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