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2:36: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36:15
子虚乌有,问前生后世我身何在。
谁是主人,谁是客空处向谁相贷。
意蕊心香,云车风马,都是难酬债。
偶然住脚,可知庵在身外。
一切庄列言诠,但增饶舌,转见胸中隘。
画取团瓢,归梦里梦醒思之无奈。
知觉因缘,虚无起灭,甚矣诗人惫。
还他一卷,先生无挂无碍。
这首诗表达了对存在的思考与疑问,仿佛在询问前生和后世我的身影到底在何处。谁是这场人生的主人,谁又是无根的客人,空荡荡的地方又向谁借用?心中所感的意蕊和心香,像云车和风马,都是难以偿还的债务。偶然停留的脚步,怎能知道那庵堂是在身体之外。一切的庄严话语和诠释,不过是增添了口舌之争,反而使心中更加狭隘。画出那团圆的瓢,归于梦中,梦醒时却感到无奈。知觉是因缘而起,虚无的存在又消亡,诗人对此感到极度的疲惫。归还给他一卷诗书,先生您就无所挂碍,心无牵绊。
蒋士铨(1682-1760),字季恭,号韵山,江苏常熟人,清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他的诗风朴实无华,善于通过自然景物抒发情感,作品多以咏史、咏物为主,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作者对生命存在的思考与哲学探讨。诗中表现出对虚无、无常的感慨,表现了人生的无奈与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这首《念奴娇二十六首 其二十五》以哲学思辨为核心,通过对生命、存在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邃理解。开篇以“子虚乌有”引入,直接指出人生的虚幻与无常,接着通过“问前生后世我身何在”这一句,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追问。这种哲学式的反思贯穿全诗,使人感到一种深刻的孤独感与无奈。
在对“主人”和“客”的讨论中,诗人以辩证的方式揭示了人生的困境与复杂。整个过程中,心中的“意蕊心香”与“云车风马”相结合,形成了对人生美好与苦涩的双重感受。这种对比使得诗歌充满了情感的张力。
“偶然住脚,可知庵在身外”一句,表达了对内心安宁的渴望与外界的疏离。同时,诗中提到的“知觉因缘,虚无起灭”,更是将哲学的思考推向了高潮,透出一种对人生命运的无奈与叹息。
最后以“还他一卷,先生无挂无碍”收尾,展现了对超脱世俗的追求,仿佛是在说,归还一切烦恼,便可心无牵挂,达到一种内心的宁静与自在。
整首诗探讨了人生的虚无、存在的困惑,以及对内心安宁的追求。诗人通过对生死、因缘、虚无的思考,展现了一种深刻的人生哲学,传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探求与感慨。
这些意象在诗中相互交织,形成了诗人对生命的多维度思考。
“子虚乌有”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云车风马”象征什么?
“知觉因缘”强调了什么?
通过以上分析,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深意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