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中秋广江驿示韦益》

时间: 2025-05-07 15:21:42

诗句

莫惜三更坐,难消万里情。

同看一片月,俱在广州城。

泪逐金波满,魂随夜鹊惊。

支颐乡思断,无语到鸡鸣。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5:21:42

原文展示:

中秋广江驿示韦益
作者:李群玉 (唐代)
莫惜三更坐,难消万里情。
同看一片月,俱在广州城。
泪逐金波满,魂随夜鹊惊。
支颐乡思断,无语到鸡鸣。

白话文翻译:

在这深夜三更时分,不要吝惜坐在这里的时间,因为这漫漫长途的思念是难以消解的。我们同样仰望着一轮明月,身处广州这座城市。泪水随着金色的波浪涌出,灵魂随着夜晚的鹊鸟感到惊慌。撑着下巴,乡愁断绝,无言以对,直到鸡鸣时分。

注释:

  • 莫惜:不要吝惜。
  • 三更:夜深时分,指夜里十一点到一点的时间。
  • 难消:难以消除。
  • 万里情:形容思念之情非常深厚。
  • 同看一片月:我们共同仰望同一轮明月。
  • 俱在:都在。
  • 泪逐金波满:泪水如金色波浪般满溢。
  • 魂随夜鹊惊:灵魂随着夜晚的鹊鸟而感到惊慌。
  • 支颐:撑着下巴,表示思念和沉思。
  • 乡思断:乡愁断绝,思乡之情难以言表。
  • 无语到鸡鸣:无言以对,直到鸡叫时分。

典故解析:

  • 月亮:在中国文化中,月亮常常被视作思乡的象征,尤其在中秋节,家人团圆的象征。
  • 鸡鸣:古代人们用鸡鸣作为时间的标志,鸡鸣时分通常意味着新的开始,象征着对未来的期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群玉,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是当时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多描写人生感悟与自然景物,风格清新脱俗,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中秋之夜,诗人身处广州,思念远方的亲友,正值佳节,月圆之时,情感尤为浓烈。诗中表达了对故乡和亲友的深切思念,反映了中秋节团圆的传统文化。

诗歌鉴赏:

《中秋广江驿示韦益》是一首抒情诗,借助中秋明月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诗的开头以“莫惜三更坐”引入,表达了尽管夜深,也愿意在此静坐,思念远方的亲友。接着“同看一片月”则用明月连接起了诗人和远方的友人,突显了彼此的心灵共鸣。此时,月亮不仅是自然景象,更是情感的寄托。

“泪逐金波满,魂随夜鹊惊”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示了思念的苦涩与不安,泪水如波浪般涌出,灵魂似乎也因思念而惊动。诗的最后两句“支颐乡思断,无语到鸡鸣”则表现了思乡之情的无奈与沉重,直到鸡鸣时分,依旧无言以对,情感深邃而哀伤。

整首诗通过精妙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传达出一种孤独的思念与对故乡的眷恋,体现了中秋节的传统文化内涵和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莫惜三更坐:不要吝惜在深夜的等待,暗示思念之情的迫切。
  2. 难消万里情:相隔万里,难以消解的情感,强调思念的深厚。
  3. 同看一片月:与友人共同仰望同一轮明月,象征心灵的共鸣。
  4. 俱在广州城:强调大家虽然身处同一城市,但心理的距离。
  5. 泪逐金波满:泪水如金色波浪般涌出,形象地表达了思念的哀伤。
  6. 魂随夜鹊惊:灵魂因思念而惊动,表现出内心的忧虑和不安。
  7. 支颐乡思断:撑着下巴,思乡之情断绝,表示思维的停滞与沉重。
  8. 无语到鸡鸣:直至鸡鸣时分,仍然无言以对,情感的无奈和绝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泪逐金波满”,用金色波浪形象化眼泪,增强情感的表现力。
  • 对仗:如“同看一片月,俱在广州城”,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拟人:如“魂随夜鹊惊”,赋予灵魂以情感,表现思念的深切。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明月的描绘和对思乡之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深切思念以及在佳节之时的孤独感。在中秋这个团圆的节日,诗人却因距离而感到无奈和悲伤,表现了对人情和乡土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团圆与思念。
  • :表现思念之苦。
  • 金波:代表泪水的丰沛与珍贵。
  • 夜鹊:象征灵魂的不安与惊动。
  • 鸡鸣:暗示新天的开始与无奈的等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莫惜三更坐”意思是: A. 不要吝惜时间
    B. 要珍惜时间
    C. 只坐三更

  2. “泪逐金波满”中的“金波”指的是: A. 金色的水流
    B. 伤心的泪水
    C. 明亮的月光

  3. “无语到鸡鸣”表达了诗人: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故乡的思念
    C. 对亲友的祝福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思乡之情。
  • 《月夜忆舍弟》(杜甫):表现对亲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中秋广江驿示韦益》均以月亮为意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李白的诗较为直接、简练,李群玉则通过细腻的情感和复杂的意象描绘,体现出更为深邃的思考与感受。

参考资料:

  • 诗词集《唐诗三百首》
  • 相关文学评论书籍,如《唐诗鉴赏辞典》
  • 研究唐代诗人及其作品的学术论文和文章。

相关查询

法镜寺 赠韦赞善别 题新津北桥楼(得郊字) 行次昭陵 义鹘 朱凤行 鹿头山(山上有关,在德阳县治北) 丽人行 崔氏东山草堂 丈人山(山在青城县北,黄帝封青城山为五岳丈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颐养 高字旁的字 衣字旁的字 龙跧虎卧 治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自成机杼 诪张变眩 不事边幅 爪字旁的字 火字旁的字 叔伯 绞丝旁的字 栈径 包含诬的词语有哪些 短卷 跌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知无不为 包含舰的词语有哪些 牝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悬鞀设铎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