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2 04:10: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04:10:24
作者: 李群玉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初地无阶级,馀基数尺低。
天香开茉莉,梵树落菩提。
惊俗生真性,青莲出淤泥。
何人得心法,衣钵在曹溪。
这首诗表达了初地(佛教所说的初始境界)没有阶级之分,留下的基础也仅仅数尺之低。天上的香气飘散,茉莉花盛开,梵树落下的菩提果。惊动世俗却能显现真实的本性,青莲从淤泥中生出。究竟谁能领悟心法,衣钵的传承在曹溪。
李群玉,唐代诗人,因其诗作多以佛教思想为主,常在作品中探讨宗教哲学与人性问题。其风格特点为言简意赅,意境深远,常常引人深思。
此诗作于法性寺六祖戒坛,意在表达佛教的平等思想及人们在修行过程中对心法的追求。诗中反映了唐代社会对佛教的关注,以及对精神追求的渴望。
李群玉的《法性寺六祖戒坛》是一首深具哲理的诗作,借助佛教的意象,传达了对心灵觉醒的追求。首句“初地无阶级”,直接引出诗的主题,强调了佛教思想中的平等观念,表明在真理面前,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打破了世俗的等级观念。接下来的“天香开茉莉,梵树落菩提”,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修行的美好与丰盈,茉莉花的盛开象征着内心的纯洁,而菩提的落下则暗示着智慧的启示与传承。
“惊俗生真性”一句,反映出对世俗的超越与对真实自我的探寻,青莲从污泥中生长而出,象征着人们在逆境中仍能保持内心的清净与高尚。最后的“何人得心法,衣钵在曹溪”则是对修行者的呼唤,体现出对心灵真理的向往与追寻,曹溪是六祖慧能的道场,象征着佛教的传承与启示,令人深思。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清晰的意象,表达了佛教的核心理念,展现了诗人对心灵解脱的向往,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哲学思考。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探讨佛教中的平等与内心觉悟,强调修行者在世俗中保持真实自我,以及对心法的追求,展现了李群玉对宗教哲学的深刻理解与思考。
诗中“初地无阶级”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
“青莲出淤泥”象征什么?
“衣钵在曹溪”指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