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哭李群玉》

时间: 2025-07-12 17:06:46

诗句

酒里诗中三十年,纵横唐突世喧喧。

明时不作祢衡死,傲尽公卿归九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17:06:46

原文展示:

哭李群玉
酒里诗中三十年,
纵横唐突世喧喧。
明时不作祢衡死,
傲尽公卿归九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李群玉的哀悼。作者回顾自己三十年的诗酒生活,纵横于世间,却感受到世俗的喧嚣。在明理的时代不愿做祢衡那样的冤屈者,最终选择傲然归隐,化作土归于九泉。

注释:

  • 李群玉:唐代诗人,因其才华而受到重视,后因政治原因遭贬。
  • 酒里诗中:指作者在酒中吟诗,表达其对生活的感慨。
  • 祢衡:古代贤人,因直言遭杀,寓意作者对世事的无奈。
  • 九泉:指阴间或坟墓,暗示死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段成式,唐代著名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代,以其诗风清丽、高远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个人的情感与社会现实,具有深厚的哲理性和文学性。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李群玉去世之际,表达了对他深切的怀念和对政治环境的无奈。诗人借此表达对才子命运的惋惜,折射出当时文人的悲剧命运。

诗歌鉴赏:

《哭李群玉》是一首充满感伤与思索的诗作,诗中通过对酒与诗的描绘,展现了作者三十年的生活经历。诗的开头“酒里诗中三十年”,以浓厚的酒文化和诗歌情怀为背景,暗示了作者对过往岁月的回顾与感慨。第二句“纵横唐突世喧喧”,则表现了对世界的无奈与批判,世事繁杂喧闹,令人感到困扰。

“明时不作祢衡死”一句,深刻地揭示了诗人对政治的思考与反思。祢衡的直言被杀,说明了在当时社会上,直言不讳可能会导致悲惨的后果。最后一句“傲尽公卿归九泉”,则是对李群玉的追思,表达了对他才华的敬佩与对其命运的惋惜,也流露出一种对政治黑暗的无奈与逃避。

整首诗在悲伤中带有一丝清烈的气概,展现了作者对朋友的深情与对人生的思索,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酒里诗中三十年:表示诗人三十年的生活经历是在酒与诗中度过的,隐含对生活的感慨。
  2. 纵横唐突世喧喧:诗人感受到社会的喧嚣,隐含对当时世事的批判。
  3. 明时不作祢衡死:强调在明理的时代,诗人选择不做冤屈者,暗示对政治环境的无奈。
  4. 傲尽公卿归九泉:表达对李群玉的哀悼,强调其才华与命运的悲剧。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酒里诗中”和“纵横唐突”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隐喻:将“九泉”隐喻为死亡,表达深切的哀悼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李群玉的哀悼,展现了对当时社会的无奈与对才华横溢却不得志的人的惋惜,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对政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欢愉与人生的短暂,反映人生态度。
  • :象征才华与理想,体现出对文学的追求。
  • 九泉:象征死亡与归宿,暗示对逝去的朋友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祢衡”指的是: A. 一位文人
    B. 一位将军
    C. 一位商人
    D. 一位诗人

  2. 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 A. 欢快
    B. 愤怒
    C. 哀伤
    D. 幽怨

  3. “傲尽公卿归九泉”表达的意思是: A. 诗人对权贵的不屑
    B. 诗人对世俗的向往
    C. 诗人对死亡的恐惧
    D. 诗人对功名利禄的追求

答案:

  1. A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反映了个人在社会动荡中的无奈。
  • 白居易的《琵琶行》:表达对才华与命运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李白《将进酒》 vs 段成式《哭李群玉》
    • 李白的诗表现了豪情与对人生的畅快,而段成式则更多地流露出对人生无奈的深思与对友人的哀悼。两者在感情基调上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不同的时代与个人经历。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查询

和弟邦佐邦达贺得节 王思叔惠巨竹一竿 腊中感春 通守田太尉生辰二首 其一 送宇文尚书归蜀之官遂宁 小孙纳妇 有感 出郭 楼安抚挽诗 退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寸字旁的字 根深枝茂 忍尤含垢 包含良的成语 峭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作翊 石字旁的字 悬阁 含苞未放 禽兽行 奋臂大呼 人非物是 知疼着痒 比字旁的字 川字旁的字 捐募 大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