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31 02:09: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02:09:27
庠序制犹阙,乡闾教不行。
古於经学政,今也艺虚名。
来者益可鄙,待之因愈轻。
无徒诮其陋,讲劝在公卿。
这首诗表达了对当时教育制度的批评。庠序的规制仍然缺失,乡村的教育也没有得到落实。古代的经学和政治,今时只剩下虚名。后来的学子更加令人鄙视,等待他们的态度也越来越轻视。我们不应单单指责他们的缺失,真正的责任在于掌握权力的公卿们。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在文学上提倡“以文为政”,重视道德修养,追求真情实感,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其散文和诗词均有很高的成就。
此诗写于北宋时期,当时的教育体系面临诸多问题,古代的学术传统与现代的实际需求产生了矛盾,诗人对此表示深切的关怀与思考,意在唤醒当权者的责任感。
这首诗以四句紧凑而有力的语言,深刻揭示了当时教育体制的缺失与社会风气的衰退。开篇即提到“庠序制犹阙”,显示出教育制度的不健全,而“乡闾教不行”则进一步强调了地方教育的无力,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突显出社会对教育的忽视。接下来的“古於经学政,今也艺虚名”则是一种历史的对比,古代的学术与政治相辅相成,而如今的学术却沦为无实际内容的虚名,表达了诗人对学术堕落的失望。
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对后来的学子表示了批判,认为他们的态度让人更觉得可鄙,而“无徒诮其陋,讲劝在公卿”则将问题的根源归结于掌握权力的官员身上,提醒他们应承担起改善教育的责任。整首诗情感真挚,结构紧凑,既有对时局的反思,也有对未来的深切期盼,展示了诗人对社会的高度关注与责任感。
整首诗通过对教育现状的反思,强调了社会与政府在教育中的重要角色,表现了诗人对教育兴衰的深切关注与责任感。
庠序制犹阙 中“阙”字的意思是:
诗中提到的“公卿”主要是指:
诗词主要批评的对象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