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34: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34:43
三十六溪清浅水,二十四重高下山。
卓锡自地风雨厄,不然俗驾便须还。
这首诗描绘了西峰山的自然景色,三十六条溪水清澈见底,二十四座山峰高低错落。诗人自然而然地置身于此,虽然风雨交加,但他不愿回归世俗的生活。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顾士龙,宋代诗人,生平资料相对较少。他的诗作多以自然景色为题材,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期。诗人或许是在游历西峰山时,有感于自然景色的美丽和内心对世俗生活的反思而作。
《西峰山》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山水之美的深刻感悟。诗中的“清浅水”和“高下山”不仅描绘了自然的形态,也隐喻了人生的起伏与波澜。三十六条溪水象征着生命的多样性,而二十四重山峦则代表着人生的挑战与坎坷。诗人在自然中寻找心灵的寄托,表达了对清净、简单生活的向往。
诗中“卓锡自地风雨厄”一句,传达了诗人对世俗繁华的反思与超然,面对生活中的风雨,他选择了坚守心灵的宁静。这种心态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珍贵。整首诗不仅是对西峰山的赞美,更是对人生态度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生活的批判,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理想与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西峰山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由、清净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他对世俗生活的逃避与对自然的热爱,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哲学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三十六溪”指的是:
A. 三十六条溪流
B. 二十四座山
C. 风雨的困扰
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态度是:
A. 向往
B. 逃避
C. 忘记
“卓锡”在诗中主要指:
A. 高洁的品格
B. 生活的繁华
C. 纷争的世界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