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2 06:51: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2 06:51:35
画堂春•烹茶
作者:董以宁 〔明代〕
落花风里绿烟轻。
听来细细涛声。
凭携方曲向茶铛。
蟹眼时烹。
洗处轻攒素笋,
尝时小破朱樱。
定瓷亲捧更盈盈。
仙掌初倾。
在落花飘散的春风里,轻烟袅袅。
细微的涛声在耳边轻轻响起。
我捧着茶具,向茶壶倾倒茶水。
蟹眼般的细泡在此时冒出。
清洗时轻轻聚拢的素笋,
品尝时小巧的朱樱点缀其中。
亲手捧着精致的瓷器,愈加盈盈。
初次倾倒茶水,仿佛是仙女的手掌。
此诗虽不直接涉及具体的历史典故,但其表现出的饮茶文化与明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息息相关。饮茶在中国文化中不仅是一种生活习惯,更是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方式。
作者介绍:董以宁,明代女诗人,生活在文人聚集的时期,她的作品多描写生活的细腻之处,反映出女性的情感与智慧。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茶文化盛行的时期。诗人通过烹茶的细节描写,展示了她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茶文化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烹茶的场景,蕴含着浓厚的生活气息。诗的开头“落花风里绿烟轻”便营造出一种春日的悠闲氛围,花瓣随风飘落,轻烟袅绕,给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意境。接着,诗人通过“听来细细涛声”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导向茶水的声响,细腻而生动,仿佛置身于一场温馨的茶事之中。
“凭携方曲向茶铛,蟹眼时烹”,这里描述了泡茶的动作,形象生动,传达出一种生活的美感。在“洗处轻攒素笋,尝时小破朱樱”中,诗人将食物与饮茶结合,展现出一种极致的生活享受,清淡的素笋与鲜艳的朱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添了视觉与味觉的双重体验。最后一句“仙掌初倾”不仅仅是动作的描写,更是对生活态度的一种向往,展现了诗人对优雅生活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烹茶过程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与珍视,体现出一种优雅的生活态度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蟹眼”指的是:
A. 蟹的眼睛
B. 茶水的泡沫
C. 花瓣的形状
D. 竹笋的纹理
诗中描写的主要活动是:
A. 种花
B. 烹茶
C. 写字
D. 游玩
诗中使用的比喻是:
A. 绿烟
B. 蟹眼
C. 仙掌
D. 以上都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董以宁的《画堂春•烹茶》更注重生活的细腻与优雅,而李白则强调豪放与孤独。两者都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生活的不同理解与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