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4:24: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4:24:58
筑城行
作者: 刘克庄〔宋代〕
万夫喧喧不停杵,
杵声丁丁惊后土。
遍村开田起窑灶,
望青斫木作楼橹。
天寒日短工役急,
白棒诃责如风雨。
汉家丞相方忧边,
筑城功高除美官。
旧时广野无城处,
而今烽火列屯戌。
君不见高城齾齾如鱼鳞,
城中萧疏空无人。
这首诗描绘了筑城的场景,许多人喧闹着不停地劳作,杵声在空中响亮,惊动了大地。村子里开垦田地,建造窑灶,远望去,看到人们砍伐树木建筑楼橹。天寒日短,工人们的工作十分急迫,像白色的棍子一样的责骂声如风雨般猛烈。汉朝的丞相正在忧虑边疆的安危,筑城的功劳高大,能够被提拔为美官。过去广袤的土地上没有城池,而如今烽火连天,营屯戍守。你难道没有看到高耸的城墙像鱼鳞一样密布,城内萧条冷落,空无一人?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梦阮,号石庵,宋代诗人,其作品以豪放、激昂著称。他生活在北宋末年,经历了国家动荡,诗中常含忧国忧民之情。
创作背景
《筑城行》创作于国家多事之秋,边疆战事频繁,诗人对此深感忧虑,通过对筑城的描写,表达了对战乱与人民苦难的关注。
《筑城行》以生动的描写展现了筑城的繁忙场景,诗的开头通过“万夫喧喧不停杵”引入了紧张的氛围,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工程的艰辛与人们的劳作。诗中不断出现的“杵声”“工役急”等词语,构成了一种急迫而又沉重的劳动感觉。接着,诗人描绘了农田的开垦和窑灶的建立,显示出人们在困境中努力生存的精神。
“汉家丞相方忧边”一句,将个人的忧虑提升到国家的层面,反映出诗人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心。最后两句“君不见高城齾齾如鱼鳞,城中萧疏空无人”,用对比的手法,强调了筑城的意义与现实的悲凉,表现出一种无奈与绝望。
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战争带来的苦难,也映射出人们在生存与安全之间的无奈选择,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敏锐观察与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筑城的务实态度与对战争带来的悲观情绪,反映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杵”指的是什么?
A. 农具
B. 兵器
C. 用来捣米的工具
“白棒诃责如风雨”中的“白棒”指的是哪个方面?
A. 责罚工具
B. 劳动工具
C. 装饰品
本诗主要描绘了什么场景?
A. 乡村生活
B. 筑城的劳作
C. 战场的景象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两首诗都涉及边疆与战事,但《筑城行》更侧重于劳动与筑城的艰辛,而《登鹳雀楼》则更多表现出对未来的希望与壮阔的景象。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形成鲜明对比,展示了不同的历史视角与诗人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