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筑城行》

时间: 2025-04-27 04:24:58

诗句

万夫喧喧不停杵,杵声丁丁惊后土。

遍村开田起窑灶,望青斫木作楼橹。

天寒日短工役急,白棒诃责如风雨。

汉家丞相方忧边,筑城功高除美官。

旧时广野无城处,而今烽火列屯戌。

君不见高城齾齾如鱼鳞,城中萧疏空无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4:24:58

原文展示

筑城行
作者: 刘克庄〔宋代〕

万夫喧喧不停杵,
杵声丁丁惊后土。
遍村开田起窑灶,
望青斫木作楼橹。
天寒日短工役急,
白棒诃责如风雨。
汉家丞相方忧边,
筑城功高除美官。
旧时广野无城处,
而今烽火列屯戌。
君不见高城齾齾如鱼鳞,
城中萧疏空无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筑城的场景,许多人喧闹着不停地劳作,杵声在空中响亮,惊动了大地。村子里开垦田地,建造窑灶,远望去,看到人们砍伐树木建筑楼橹。天寒日短,工人们的工作十分急迫,像白色的棍子一样的责骂声如风雨般猛烈。汉朝的丞相正在忧虑边疆的安危,筑城的功劳高大,能够被提拔为美官。过去广袤的土地上没有城池,而如今烽火连天,营屯戍守。你难道没有看到高耸的城墙像鱼鳞一样密布,城内萧条冷落,空无一人?

注释

  • 杵声丁丁:杵是用来捣米的工具,丁丁声形容其响亮。
  • 后土:指大地或土地,古代神话中后土是掌管土地的神。
  • 楼橹:古代城墙上的木制防御工事。
  • 白棒:指用来责罚的工具,喻指严厉的责骂。
  • 汉家丞相:指汉朝的丞相,代表国家的官员。
  • 烽火:古代用以传递军事信息的火信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梦阮,号石庵,宋代诗人,其作品以豪放、激昂著称。他生活在北宋末年,经历了国家动荡,诗中常含忧国忧民之情。

创作背景
《筑城行》创作于国家多事之秋,边疆战事频繁,诗人对此深感忧虑,通过对筑城的描写,表达了对战乱与人民苦难的关注。

诗歌鉴赏

《筑城行》以生动的描写展现了筑城的繁忙场景,诗的开头通过“万夫喧喧不停杵”引入了紧张的氛围,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工程的艰辛与人们的劳作。诗中不断出现的“杵声”“工役急”等词语,构成了一种急迫而又沉重的劳动感觉。接着,诗人描绘了农田的开垦和窑灶的建立,显示出人们在困境中努力生存的精神。

“汉家丞相方忧边”一句,将个人的忧虑提升到国家的层面,反映出诗人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心。最后两句“君不见高城齾齾如鱼鳞,城中萧疏空无人”,用对比的手法,强调了筑城的意义与现实的悲凉,表现出一种无奈与绝望。

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战争带来的苦难,也映射出人们在生存与安全之间的无奈选择,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敏锐观察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万夫喧喧不停杵:众人忙碌,声音喧闹,体现出筑城的紧迫性。
  • 杵声丁丁惊后土:杵声震动大地,象征着人们的劳作对自然的影响。
  • 遍村开田起窑灶:各处都在忙于耕作和建造,表现出集体的努力。
  • 望青斫木作楼橹:远望去,人们正在砍伐树木,建造防御工事。
  • 天寒日短工役急:寒冷的天气和短暂的日光加剧了工作的紧迫感。
  • 白棒诃责如风雨:形容工作中的责骂声如同风雨般猛烈。
  • 汉家丞相方忧边:提到汉朝丞相,揭示国家的忧虑与边疆问题。
  • 筑城功高除美官:筑城的功劳虽然高,但现实中真正的利益与美官却难以达到。
  • 旧时广野无城处:表达过去的安宁与现在的动荡形成鲜明对比。
  • 而今烽火列屯戌:当前烽火连天,军队驻守,战事频繁。
  • 君不见高城齾齾如鱼鳞:形象地描绘出城池的密集与高耸,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
  • 城中萧疏空无人:最后一句强调了城内的荒凉与冷清,表现生存的困境。

修辞手法

  • 对比:旧时与现在对比,强化战争带来的变化。
  • 比喻:如“高城齾齾如鱼鳞”,形象生动,增强了视觉印象。
  • 拟人:将责骂形容为风雨,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工人的艰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筑城的务实态度与对战争带来的悲观情绪,反映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防御与安全。
  • :代表着艰苦的劳动与生存的挣扎。
  • 烽火:象征着战争与动乱的隐忧。
  • 空无人:表现出战后荒凉的景象,反映出人们的离散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杵”指的是什么? A. 农具
    B. 兵器
    C. 用来捣米的工具

  2. “白棒诃责如风雨”中的“白棒”指的是哪个方面? A. 责罚工具
    B. 劳动工具
    C. 装饰品

  3. 本诗主要描绘了什么场景? A. 乡村生活
    B. 筑城的劳作
    C. 战场的景象

答案

  1. C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苦难的深切关注。
  • 王昌龄的《出塞》:描绘了边疆的战事与士兵的愁苦。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两首诗都涉及边疆与战事,但《筑城行》更侧重于劳动与筑城的艰辛,而《登鹳雀楼》则更多表现出对未来的希望与壮阔的景象。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形成鲜明对比,展示了不同的历史视角与诗人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刘克庄研究》
  • 《古诗词基础知识解析》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玉华洞 嘉熙己亥大旱荒庚子夏麦熟 其三 涂中见人家卖酒 寄后村刘潜夫 其二 豫章东湖避暑 代书寄韩履善右司赵庶可寺簿 其一 括苍石门瀑布 乌聊山登览 怀家三首 其二 周子益年八十赴殿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黑云压城城欲摧 包含匡的词语有哪些 避坑落井 瞋目案剑 拿云手 言字旁的字 诙笑 倒八字的字 鳥字旁的字 退师 浪费笔墨 夜行昼伏 包含往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桔的词语有哪些 竹字头的字 钻木取火 枉担虚名 生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