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1 03:12: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03:12:44
不了一毫事,空捐七尺躯。陶惜其人没,雄才以盗书。
这首诗表达了对一位刺客的惋惜之情。他虽有无与伦比的才华,却最终选择了无谓的牺牲,令人感到可惜。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仲明,号天池,南宋诗人、词人。他的诗歌风格豪放激昂,常常抒发个人的抱负与理想。
该诗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士人多感到无所作为。刘克庄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有才华的人因社会现实而不得志的深切同情。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展现了刺客这一角色所承载的复杂情感。诗人从刺客的牺牲入手,反映了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刺客本应有着光明的前途,然而却因选择了不当的道路而遗憾地结束了生命。诗中所表达的惋惜之情,既是对个体命运的同情,也是对社会环境的批判。诗人通过“陶惜”一词,传达出对刺客才华的认同,同时又对其结局感到悲伤。整首诗在情感上层次分明,既有个人的悲伤,也有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有才华之人因社会环境而未能实现理想的深切同情,反映了对个人命运和社会现状的思考。
诗中提到的“七尺躯”指代什么?
诗中“陶惜”指的是谁?
答案:
对比刘克庄的这首诗与李白的《侠客行》,两者都围绕刺客这一主题,但刘克庄更注重对刺客命运的惋惜,而李白则更多表现刺客的豪情与壮志。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明显的不同,前者偏向于悲伤,后者则充满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