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59: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59:00
赋桂隐用王从周
作者: 史弥宁 〔宋代〕
诗禅在在谈风月,
未抵江西龙象窟。
尔来结习莲社丛,
谁欤超出行辈中。
我知桂隐传衣处,
玄机参透涪仙句。
萧萧吟鬓天风吹,
有酒唤客斟酌之。
渠伊放浪真达者,
诗成醉卧清阴下。
只恐香名吹上天,
不容花底长陶然。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诗禅的思考与追求,虽说诗禅谈论风月之事,但无法比拟江西的龙象窟。自从与莲社结交后,谁能超越这一群体呢?我知道桂隐的传承之地,深谙涪仙的深奥句法。微风轻拂,吟唱之声随风而来,酒杯在呼唤客人一同品味。那位放浪不羁的真正达人,诗成之后醉卧在清阴之下。只怕这香名会飘散到天上,难以在花底下长久陶醉。
作者介绍:
史弥宁,宋代诗人,以其高雅的诗风和对佛教哲理的理解而著称。他的作品往往表现出对自然、人生的深入思考和对情感的细腻描绘。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与友人相聚的场合,诗人通过对诗禅的思考,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文化交流的重视。
这首诗通过优美的意象与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诗与禅的思考,以及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前半部分描绘了诗人对江西龙象窟的回忆与对莲社的思考,表现出一种文化的自省与归属感。后半部分则通过描写轻松的饮酒场景,呈现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诗中“我知桂隐传衣处,玄机参透涪仙句”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与对高人雅士的向往。
整首诗在情感上是轻松而又略带忧思的,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名利的淡泊。尤其是最后两句,既有对名声的担忧,也体现了诗人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诗的意境如清风拂面,令人神清气爽,十分耐人寻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与对文化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内心宁静的向往以及对名声的淡泊。诗人希望在喧嚣的世俗中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清静天地。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龙象窟”位于哪个地方?
A. 湖南
B. 江西
C. 浙江
诗人对名声的态度是怎样的?
A. 渴望
B. 淡泊
C. 拒绝
“萧萧吟鬓天风吹”中的“吟鬓”指的是什么?
A. 头发
B. 吟唱的声音
C. 酒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白与史弥宁的作品均表达了对饮酒与自然的热爱,但李白更显豪放,史弥宁则更为细腻与内省。通过对比可以看到不同诗人对相似主题的不同表现手法。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