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溪流》

时间: 2025-07-12 12:46:53

诗句

谁障溪流贴岸边,若为挽得上高田。

机筒卷起倾横枧,竖笕盛来水接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12:46:53

原文展示:

谁障溪流贴岸边,若为挽得上高田。
机筒卷起倾横枧,竖笕盛来水接连。

白话文翻译:

谁在阻挡溪水流向岸边呢?如果为了能把水引向高田。
机器的筒子卷起水流,竖起的竹筒盛来水源不断。

注释:

  • 谁障:谁在阻挡。
  • 溪流:小河流。
  • 贴岸边:流淌得靠近岸边。
  • 若为:如果是为了。
  • 挽得:引导、挽回。
  • 高田:高处的田地。
  • 机筒:一种水车装置。
  • 倾横枧:倾斜的水流或水槽。
  • 竖笕:竖起的竹筒或水管。
  • 水接连:水源不断。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涉及到农田灌溉的传统方式,反映了古代人民在农业生产中对水资源的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史弥宁(生卒年不详),字君谦,号惟和,宋代诗人,以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怀著称。他的诗作常常反映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

创作背景:诗作诞生于农业社会,反映了农民对水资源的珍视与对自然的依赖。在农耕文化中,水是灌溉的重要条件,诗人在此表达了对溪流和农业的关注。

诗歌鉴赏:

《溪流》通过对溪水流动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和对农业灌溉的深刻理解。诗的开篇“谁障溪流贴岸边”,引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谁在阻挡这自然的水流?这里不仅仅是对物理现象的描述,也隐含了对自然和人类关系的思考。接下来的“若为挽得上高田”,则表明了人类对自然的利用,特别是在农业生产中,水流的引导对于高田的丰收至关重要。

“机筒卷起倾横枧”,将传统的灌溉工具生动地展现出来,展现了古人智慧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而“竖笕盛来水接连”,则描绘了水源不断流入的情景,生动地反映了水的生命力与对土地的滋润。

整首诗简洁却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活的热爱,传达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谁障溪流贴岸边:提问,表达了对溪水自然流动的关注。
    2. 若为挽得上高田:说明阻挡水流的目的在于灌溉高地。
    3. 机筒卷起倾横枧:描绘了灌溉工具的运作,体现科技与自然的结合。
    4. 竖笕盛来水接连:展现水源不断的情景,体现生命的延续。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流比作生命的源泉,强调其重要性。
    • 对仗:句子结构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水资源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展开,表现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农田的关怀,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意象分析:

  • 溪流:象征着生命与生生不息。
  • 高田:代表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依赖与利用。
  • 机筒、竖笕:体现了古代农业的智慧与技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机筒”主要用于什么? A. 织布
    B. 灌溉
    C. 建房

  2. 诗人通过“谁障溪流贴岸边”表达什么情感? A. 对自然的无奈
    B. 对水流的赞美
    C. 对农业的关注

  3.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生活的艰辛
    B. 人与自然的和谐
    C. 对历史的追忆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史弥宁的《溪流》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观,但前者更侧重于水流与农业的关系,而后者则更注重秋天的宁静与诗意。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诗经与楚辞的比较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丁亥除夕 喜雨次吴贰守韵 莱公甘泉 橘洲晚霁 伏波遗庙 善卷古坛 梁燕二首 其二 梁燕二首 其一 渡江后寓海岳庵 过拂水山庄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五彩斑斓 鸣湍 兼涂 刀字旁的字 食字旁的字 忆菊 买价 鬥字旁的字 轻重疾徐 死限 夕字旁的字 狗结尾的成语 沉默不语 溟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叛的词语有哪些 鞭辟近里 肉字旁的字 一新耳目 归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