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58: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58:49
一烬银镫两架书,
十年伴我夜窗虚。
不因见性明心后,
定自人呼作蠹鱼。
诗中描绘了作者在夜晚窗边阅读的情景,银色的灯火下,两架书籍陪伴着他度过了十年的孤独时光。作者认为,自己并不是因为领悟了真理而心明眼亮,而是因为这段时光被他人称作“蠹鱼”,即指沉迷于书本而没有实际成就的人。
史弥宁,字君复,号清白,宋代诗人,以其清新婉丽的诗风著称。他生活在一个文人荟萃的时代,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对诗词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特的见解。
此诗写于诗人独处时光,十年如一日的书卷之伴,反映出他对读书的执着与对自我价值的反思。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读书是文人追求理想与成就的重要途径。
《夜窗书事》是一首表达诗人对读书生活的深刻感悟的作品。诗的开头用“银镫”与“书”构建了一幅静谧而温馨的夜读图景,象征着知识的光辉与求知的执着。接下来的“十年伴我夜窗虚”,则揭示了诗人长时间的孤独与坚持,显示了他在追求知识过程中的坚韧不拔。
而后两句的转折,诗人自问为何心智未能明晰,不是因为对真理的领悟,而是因为他沉迷于书本,成为了别人眼中的“蠹鱼”。这不仅是对自身处境的反思,也是对知识追求的深刻质疑。诗中蕴含着对学问的热爱与对现实的无奈,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
整首诗情感真挚,反映了诗人在书本中寻求慰藉与思考的内心世界,表现了宋代文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描述夜读的孤独与对自我价值的反思,表达了对知识追求的执着与困惑,揭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银镫”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蠹鱼”指的是什么?
与李白的《夜泊牛津》相比,史弥宁的《夜窗书事》更侧重于对内心世界的反思,而李白则表现了对外部世界的感慨。这两首诗都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但着眼点和情感基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