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九日游净社院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4-26 04:51:59

诗句

旋披榛棘寻山径,忽绕松篁入寺门。

九日临高无此处,佛香禅味解尘昏。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51:59

原文展示:

九日游净社院二首 其一
作者: 郭祥正 〔宋代〕

旋披榛棘寻山径,
忽绕松篁入寺门。
九日临高无此处,
佛香禅味解尘昏。


白话文翻译:

在山间小径上,我披开杂草寻找道路,
突然绕过松竹,走进寺庙的大门。
在这九月的高处,别处没有这样美好的景致,
佛香和禅意洗净了我心中的尘世烦恼。


注释:

字词注释:

  • :转动、环绕的意思。
  • 榛棘:指杂草和灌木,形容山路不平。
  • 松篁:松树和竹子,常用于形容清幽的环境。
  • 临高:指在高处。
  • 佛香:指佛教寺庙中燃烧香料所散发的香气。
  • 禅味:指禅宗的意境与哲理。
  • 尘昏:指世俗的烦恼与迷昧。

典故解析:

  • “九日”指的是重阳节,传统上人们在这一天登高望远,寓意长寿。
  • “佛香禅味”体现了佛教文化对身心的陶冶与净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郭祥正,宋代诗人,其作品多以自然风光为题材,传递出对山水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流露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重阳节,诗人可能在此时登高游玩,感受自然的美好与佛教文化的宁静,从而抒发自己的情感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重阳节期间游览寺庙的过程,将自然的美和佛教的宁静融为一体。开头的“旋披榛棘寻山径”展现了诗人探索自然的勇气与执着,而“忽绕松篁入寺门”则突出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交融。诗人在高处的宁静中,体会到佛教的香气与禅意,使得他内心的尘世烦恼得以解脱。

诗中“九日临高无此处”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这一特定时刻和地点的珍视,强调了此时此地的独特性和难得之美。最后一句“佛香禅味解尘昏”则是整首诗的情感高潮,诗人通过对佛香与禅味的描绘,表达了对世俗烦恼的超脱与释然,体现了对内心宁静的渴望。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优美的自然景色,还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邃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旋披榛棘寻山径:诗人披开杂草,象征了探寻真理和美好的决心。
  • 忽绕松篁入寺门:突然转向,进入寺庙,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
  • 九日临高无此处:在重阳节的高处,诗人感受到这一刻的独特与珍贵。
  • 佛香禅味解尘昏:通过佛教的香气与禅意,诗人获得了心灵的解脱。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旋披榛棘”和“忽绕松篁”,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用“佛香禅味”比喻内心的宁静与解脱,形象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和佛教文化的赞美,体现了诗人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和对世俗烦恼的超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榛棘:象征攀登过程中的艰辛与探索。
  • 松篁:象征清新与宁静的自然环境。
  • 佛香、禅味:代表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心灵的安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九日”指的是哪个节日? A. 元宵节
    B. 重阳节
    C. 中秋节

  2.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对内心烦恼的释然? A. 通过饮酒
    B. 通过自然的美与佛教的禅意
    C. 通过游玩

  3. 诗中的“尘昏”主要指代什么? A. 自然的景色
    B. 世俗的烦恼
    C. 夜晚的黑暗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登高》同样描写了登高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 王维的《山居秋暝》则在自然中渗透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郭祥正的《九日游净社院二首》有着相似的主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典诗歌解析》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奉和御制读前汉书 其二 皇帝听讲尚书彻太清楼锡宴 八年正月天庆节上清宫行香锡庆院御筵日扬辉有非烟非雾之云 内阁春帖子 仙姬怨 再徙西都咏青雀寄张升谏院 秋日送人西上 内阁春帖子 御阁春帖子 黄鹤楼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食字旁的字 貝字旁的字 日往月来 气字旁的字 包含撮的成语 纵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牵惹 X光 颜体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折文旁的字 恬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百分制 布衣之交 包含慨的成语 冰肌玉骨 風字旁的字 燕雀乌鹊 讼声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