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九日与丹霞诸子登海螺峰绝顶,同赋用咸韵》

时间: 2025-04-24 16:49:17

诗句

共携短策与长镵,采得茱萸手自缄。

山路细通多宝塔,秋风先到七斤衫。

蝉声断续吟红叶,鹤语差池下碧杉。

岁岁重阳得如此,终身不拟别螺岩。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6:49:17

原文展示:

共携短策与长镵,采得茱萸手自缄。山路细通多宝塔,秋风先到七斤衫。蝉声断续吟红叶,鹤语差池下碧杉。岁岁重阳得如此,终身不拟别螺岩。

白话文翻译:

我们携带着简短的游玩工具和长长的铲子,亲手采摘了茱萸,放在手中自缝。山路崎岖而狭窄,通往许多宝塔,秋风已经先于我们到达,吹得七斤重的秋衣飘动。蝉鸣断断续续,似在吟诵红叶的诗篇,白鹤的叫声时而远时而近,飞过碧绿的杉树。年复一年在重阳节能如此相聚,终身都不想再离开海螺峰。

注释:

  • 共携:共同携带。
  • 短策与长镵:短的游玩工具与长的铲子,指游玩和采摘用具。
  • 茱萸:一种植物,常用于重阳节的习俗。
  • 七斤衫:指秋季穿的衣服,七斤是衣服的重量,形容厚重。
  • 蝉声:蝉的叫声,象征夏末秋初的时节。
  • 鹤语:白鹤的叫声。
  • 岁岁重阳:年年重阳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成鹫是明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一个充满文人雅士的环境中。他的诗作多以山水自然为题材,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尊重。成鹫的作品往往融入了丰富的地方风俗与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重阳节,诗人与友人相聚于海螺峰,共同庆祝这一传统节日。重阳节是中国的一个古老节日,象征着长寿与团聚,诗中通过描述自然景色与节日习俗,表达了对友谊与自然的珍视。

诗歌鉴赏:

《九日与丹霞诸子登海螺峰绝顶,同赋用咸韵》是一首描绘秋日重阳节的诗作,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们在海螺峰的欢聚景象。诗的开头以“共携短策与长镵”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朋友间的相携相伴,增强了诗的亲切感。接下来的“采得茱萸手自缄”,引入了重阳节的传统习俗——采茱萸,寓意着对健康长寿的祝愿。

诗中“山路细通多宝塔”的描写,既展现了自然的险峻与美丽,也暗示着人们在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经历的种种艰辛。而“秋风先到七斤衫”则用细腻的感受描绘了季节的变迁,秋风拂过,带来一份清爽与宁静。蝉鸣与鹤语的交织,营造出一种和谐的自然氛围,仿佛让人沉醉在秋日的悠然之中。

最后两句“岁岁重阳得如此,终身不拟别螺岩”,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与对这份美好时光的留恋,表现出一种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令人感受到深厚的人情味。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共携短策与长镵:诗人和朋友们一起带着游玩用的短器和长铲,暗示了登山游玩的活动和准备。
  • 采得茱萸手自缄:亲手采摘茱萸,体现了重阳节的习俗,象征着健康与长寿。
  • 山路细通多宝塔:描绘了通往海螺峰的山路,细小而多姿,点缀着许多宝塔,展示了自然与人文的结合。
  • 秋风先到七斤衫:秋天的风已经吹来,轻轻掀动了厚重的秋装,营造出季节的氛围。
  • 蝉声断续吟红叶:蝉鸣声时断时续,似在吟唱着红叶的诗篇,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 鹤语差池下碧杉:鹤的叫声在碧绿的杉树间回荡,象征着高洁的理想与自然的和谐。
  • 岁岁重阳得如此:每年重阳节都能如此相聚,表达了对当下美好时光的珍惜。
  • 终身不拟别螺岩:诗人表示愿意长久留在这里,不愿离开海螺峰,彰显了对友谊与自然的热爱。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蝉声”与“鹤语”比喻自然的声音,增加了诗的意境。
  • 对仗:如“短策与长镵”,“声断续吟红叶”与“语差池下碧杉”,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茱萸、秋风、红叶、碧杉等意象,展示了秋天的美丽与丰收,充满了诗情画意。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重阳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与友人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景象,体现了生活的情趣和人生的哲理。

意象分析:

  • 茱萸:象征着长寿与健康,常被用作重阳节的传统象征。
  • 秋风:代表着季节的变化,象征着成熟与丰收。
  • 红叶:象征着美丽的秋天,带有浓厚的诗意。
  • 碧杉:象征着高洁与坚韧,表现出自然的生命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茱萸”主要象征什么? A. 财富
    B. 长寿
    C. 友谊

  2. 诗句“岁岁重阳得如此”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情? A. 对友谊的珍惜
    B. 对自然的热爱
    C. 对生活的无奈

  3. 诗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比喻
    C. 对仗

答案:

  1. B. 长寿
  2. A. 对友谊的珍惜
  3. C. 对仗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杜甫《登高》:同样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通过自然的描绘,展现了离别的伤感,与本诗的团聚主题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
  • 《明代诗人的生活与创作》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秋中野望寄舍弟绶兼令呈上西川尚书舅 虢州逢侯钊同寻南观因赠别(时居停务) 送万巨 送太常李主簿归觐省 送朝长史赴荆南旧幕 送郎士元使君赴郢州 送崔琦赴宣州幕 江行次武昌县 送马尚书郎君侍从归觐太原 送畅当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南针 魚字旁的字 束手旁观 力字旁的字 不设城府 前挽后推 弘贷 丘垄 乖结尾的成语 鼎字旁的字 业字旁的字 轻兽 矛字旁的字 故技重演 屈高就下 宛畅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