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43: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43:59
九日雷峰登高
作者: 释函是 〔明代〕
万方多难此登台,
今古兴亡尽客杯。
北郭白梨何地落,
东篱黄菊满园开。
人归野渡秋原晚,
日入长江霜气来。
一领衲衣寒不到,
百年猿狖为谁哀。
在这个多灾多难的时代,我站在这里登高望远,举杯畅饮,缅怀历史的兴亡。北边的白梨树,不知落了多少花瓣?东边的菊花已经开满了整个园子。人们在黄昏时分归来,渡过秋天的河流,夕阳西下,长江的霜气渐浓。我身穿的僧衣虽然寒冷,却没有感觉到寒意,而那百年猿猴却在为谁而哀嚎呢?
作者介绍:释函是,明代诗人,因其禅宗背景,诗歌多有哲理思考,风格简洁明了,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重阳节期间,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思考。
《九日雷峰登高》是一首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怀相结合的诗作。诗人在重阳节时,登上雷峰,面对万千景象,感慨历史的兴亡与人生的无常。开头“万方多难此登台”,便道出了当时社会动荡的背景,诗人以此为起点,引出了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北郭白梨和东篱黄菊的描写,形成强烈的对比,白梨的凋零象征着逝去的过去,而黄菊的盛开则寓意着生命的延续与希望。尤其是“人归野渡秋原晚,日入长江霜气来”,展现了生命的孤独与无奈。诗人在夕阳余晖中感受到的霜气,仿佛是对人生苦短的感叹。
最后两句“一领衲衣寒不到,百年猿狖为谁哀”,则是诗人将个人孤独与自然生命的悲哀结合在一起,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切思考。整体看,诗作通过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的结合,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考与感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