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22: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22:59
好事近(待月不至)
作者: 程垓 〔宋代〕
天淡一帘秋,明月几时来得。
何事桂底香近,把清光邀勒。
人间明晦总由天,何必问通塞。
且为人如月好,醉莫分南北。
在这淡淡的秋天,我独自一帘望去,心中期盼明月何时才能到来。
为何在这桂花的香气渐近之时,却只能在此等待,把清澈的月光邀来?
人间的明亮与黑暗全由天注定,何必去问人生的通达与阻塞?
且让人像明月般美好,醉酒时不必分南北。
程垓,字幼清,号少华,宋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但其诗作多以清新淡雅著称,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
此诗创作于宋代秋季,正值中秋佳节前夕,诗人对月亮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感悟交织在一起,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好事近(待月不至)》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明月的期盼和对人生的哲思。首句“天淡一帘秋”以淡雅的秋色开篇,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期盼。紧接着,诗人直接提问“明月几时来得”,不仅表达了对明月的渴望,也暗示了对人生美好事物的向往。
“何事桂底香近,把清光邀勒”一句,桂花的香气愈发浓郁,却只能静待月光的到来,似乎在暗示着人们在追求美好时常常需要忍耐和等待。此句中的“邀勒”二字,既有邀请的意味,也暗含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也揭示了人生的哲理。
“人间明晦总由天,何必问通塞”,这一句则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理解,认为人生的得失与顺逆都是天注定的,因而不必过于纠结于自己的处境。这种豁达的态度,使得诗歌的情感从对月的渴望转向了对人生的思考,进一步深化了诗的主题。
最后一句“且为人如月好,醉莫分南北”,既表达了对美好人生的向往,也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不必因地域而有所分隔,强调了人际关系的亲密与温暖。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与哲理的思考,展现了宋代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理解,让人感受到一种清新而又深邃的美感。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豁达态度,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接。
诗中的“天淡”指的是什么季节?
“何必问通塞”表达了什么样的态度?
诗中提到的“桂底香”象征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