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9:42: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9:42:28
一翦梅
作者:程垓 〔宋代〕
小会幽欢整及时。
花也相宜。人也相宜。
宝香未断烛光低。
莫厌杯迟。莫恨欢迟。
夜渐深深漏渐稀。
风已侵衣。露已沾衣。
一杯重劝莫相违。
何似休归。何自同归。
在这小小的聚会中,欢笑和乐趣正好合时宜。
花正好,人也正好。
香气尚未散去,烛光也渐渐低下。
不要厌烦饮酒的迟缓,也不要怨恨欢聚的迟暮。
夜色愈发深沉,漏声渐渐稀疏。
微风已侵衣襟,露水已沾衣裳。
再劝一杯,切莫相违。
何必急于回去,何必急于同归?
作者介绍:程垓,宋代诗人,生平多有诗作,风格清新,常以自然之景与人情之趣相结合,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与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一个欢聚的夜晚,正值花好月圆的时节,诗人借助聚会的情景表达了对人生短暂、欢聚时光的珍惜,反映了对生活的热爱。
《一翦梅》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在欢聚时刻的愉悦与珍惜。诗中描绘了一个温馨的聚会场景,花香四溢,烛光微弱,夜色渐深,似乎一切都在流逝。诗人在这欢聚时刻,感受到时间的宝贵,借酒助兴,劝朋友们好好珍惜眼前的欢乐时光。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既有对欢聚的欣赏,也带有对时间流逝的惋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人们在聚会中愉悦的心情展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莫厌杯迟,莫恨欢迟”这一句,表达了对欢聚时光的珍视,不希望因为时间的推移而感到焦虑。最后的“何似休归,何自同归”则更是强调了对当下快乐的留恋,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细节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珍惜欢聚时光,享受生活的美好,表达了对短暂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测试:
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程垓
C. 杜甫
D. 白居易
“莫厌杯迟”中的“杯”指的是什么?
A. 酒杯
B. 茶杯
C. 水杯
D. 酒桶
诗中提到的“花”象征着什么?
A. 友谊
B. 美好与短暂
C. 财富
D. 时光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