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1 19:20: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19:20:02
鹧鸪天(寄少城)
作者:程垓 〔宋代〕
泪湿芙蓉城上花。
片飞何事苦参差。
锁深不奈莺无语,
巢稳争如燕有家。
情未老,鬓先华。
可怜各自淡生涯。
桃花不解知人意,
犹自沾泥也学他。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深刻的忧伤和对人生无奈的感慨。泪水浸湿了城上的芙蓉花,飞舞的花瓣为何要如此苦涩地参差不齐?在这深锁的愁绪中,黄莺无言以对,而稳固的巢穴却不如燕子那样有家可归。情感尚未衰老,鬓发却已渐渐斑白;可怜我们各自的生活如此淡薄无味。桃花不懂人心的苦楚,它们依旧沾泥,模仿着他者的姿态。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黄莺和燕子常用作诗中的意象,象征着自由和归属。桃花在古典诗中常用来比喻爱情和情感的脆弱。
作者介绍:
程垓,宋代词人,以清丽婉约、情感细腻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离愁别绪,寄托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鹧鸪天》写于作者对生活和爱情的感慨中,反映出当时社会对个人情感的淡漠和对生活的无奈。
这首《鹧鸪天(寄少城)》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开头以“泪湿芙蓉城上花”引入,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忧愁。芙蓉花的美丽与泪水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着美好背后的悲伤。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通过“锁深不奈莺无语”表现出心中深重的愁苦,莺鸟的沉默更衬托出诗人情感的孤独。
诗的中段“情未老,鬓先华”则流露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情感虽未消逝,但岁月已在容颜上留下痕迹,诗人对人生的淡薄感到无奈与惋惜。最后用“桃花不解知人意”来比喻那些无法理解人心的事物,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无奈。
整首诗意境深远,通过自然景物与情感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爱情与人生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情感孤独的深刻思考,反映出人们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所感受到的无奈与孤独。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泪湿芙蓉城上花”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悲伤
C. 愤怒
“情未老,鬓先华”意在表达什么?
A. 感情的消逝
B. 年龄的增长
C. 心情的愉悦
桃花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美好与希望
B. 爱情的脆弱与无奈
C. 生活的繁华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鹧鸪天(寄少城)》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