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8:22: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8:22:00
作者:王廷陈 〔明代〕
磁石引铁金不连,
饵可得鱼龙不吞。
蜡戟虽妍不可刺,
明珠虽贵不可餐。
水中之车何殊陆地之船。
玉卮无当不以注,
白刃倒持安用铦。
手中虽有丈八矛,
试之井底难回旋。
虽有轻舆驾良驷,
途穷日暮安能前。
丈夫虽有磊落才,
生不逢时终蒿莱。
这首诗表达了在困难的环境中,即使拥有才华和资源也难以施展。诗人以磁石和铁的关系比喻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虽然有吸引力,但无法相连;鱼饵虽然能引诱鱼龙,却也不能保证能捕到。蜡戟虽然美丽却无法刺杀敌人,明珠再贵也不能用来食用。水中的车和陆地上的船没有区别,都是无用的工具。即使手中握有丈八矛,试图在井底回旋也是徒劳;即使有轻车驾良马,日暮时分也难以前行。一个有才华的男人,如果生不逢时,最终也只能落得一场空。
作者介绍:王廷陈是明代的一位诗人,其诗风以豪放、直率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士人失落之时,诗人通过自身的经历和观察,表达了对时代的无奈和对命运的不满。
《行路难五首 其二》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困境的深刻感悟。诗中充满了对才华和力量的反思,虽然拥有这些优越的条件,但在不适合的环境中,却无法得到应有的发挥。每一个意象都带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强调了人与环境、人与命运之间的复杂关系。
诗中提到的“磁石引铁”和“饵可得鱼龙不吞”,用形象的比喻揭示了人际关系的微妙与无奈。蜡戟和明珠的对比,进一步突显了外表与内在的矛盾,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批判。最后“生不逢时”一句,体现了诗人对自身际遇的感叹,折射出对时代的深切关怀和反思,让人深思。
整首诗在结构上紧凑,句式整齐,运用了对仗和排比等手法,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与力量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才华与环境的对比,表达了生不逢时的无奈与对命运的感慨,揭示了人生的艰辛与困惑。
意象词汇:
每个意象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磁石引铁”比喻什么?
“明珠虽贵不可餐”主要表达了什么?
诗中对“生不逢时”的感慨主要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通过以上内容的整理与分析,可以更深入理解《行路难五首 其二》的丰富内涵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