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01:57: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01:57:58
行路难五首 其三
作者:王廷陈 〔明代〕
面不同兮心亦殊,
执一求之君何愚。
星有好风或好雨,
世人岂得均所图。
孔赞韶兮墨非乐,
遵叱驭兮阳回车。
林中亦有嗜腐鸟,
海上犹闻逐臭夫。
此欲前兮彼则却,
彼所吐兮此复餔。
促席接襟议靡惬,
异域殊疆志或投。
达人旷视任自然,
小儒曲士竞区区。
这首诗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与追求的不同。面容虽然不同,心思却也各异,执着于某个目标的人何其愚蠢。星辰有时带来和风细雨,世人怎能期望每个人都拥有相同的追求?即使赞美孔子与韶乐,或许也未必能得到真正的快乐;遵循指引的车马,阳光下的回旋又何尝不是一种顺应?林中常有嗜腐之鸟,海上也常有追逐臭味之人。这一方想往前,另一方则退却;彼此的所求往往是互不相容的,彼此的吐露又随之成为了对方的食粮。促膝谈话却难得其所,异域的理想与志向或许也难有所投放。达人则以广阔的视野任自然变化,而小儒却在局限的条条框框中争论不休。
作者介绍:王廷陈,明代诗人,以其诗作反映社会现实与人性思考而著称,风格常带有哲理色彩。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明代,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性与人际关系的多样性。诗人在创作中可能受到社会动荡和个人经历的影响,表达了对人性和社会关系的深刻思考。
《行路难五首 其三》是一首充满哲理与反思的诗作。诗中通过对人心的分析,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以及对理想与追求的不同理解。开头两句“面不同兮心亦殊”,直接点明了主题,强调了外在与内在的不同,让读者思考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接下来的几句则通过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的对比,展现了人生的不平等与无常。诗人用“星有好风或好雨”说明命运的不可预测,而“世人岂得均所图”则引发对社会公平的思考。在人际关系中,常常存在着不同的追求与理想,而这种差异往往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误解与冲突。
“促席接襟议靡惬,异域殊疆志或投”一句,描绘了人与人之间即使坐在一起谈论,却因志向不同而难以达成共识。诗人借此言外之意,表达了对当时社会人际关系的无奈与失望。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也非常精妙,通过“林中嗜腐鸟”和“海上逐臭夫”这些生动形象的描绘,隐喻了人性的弱点与社会底层的无奈,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的深刻洞察与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探讨了人心的复杂与追求的多样性,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社会的多元性。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嗜腐鸟”是用来形容什么样的人?
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