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57: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57:24
烽火惊戎塞,豺狼犯帝畿。川原无稼穑,日月翳光辉。里社枌榆毁,宫城骑吏非。群生被惨毒,杂虏耀轻肥。多士从芳饵,唯君识祸机。心同合浦叶,命寄首阳薇。耻作纤鳞喣,方随高鸟飞。山经商岭出,水泛汉池归。离别霜凝鬓,逢迎泪迸衣。京华长路绝,江海故人稀。秉节身常苦,求仁志不违。只应穷野外,耕种且相依。
烽火之声惊动了边塞,豺狼入侵了皇城。田野上没有庄稼,日月也失去了光辉。家乡的社庙被毁坏,宫城里骑士已不再。无辜的百姓遭受了惨痛的毒害,敌人却在享受轻松的生活。很多英雄士人被美味所诱惑,唯独你能识别灾祸的征兆。心与合浦的叶子相同,命运寄托在首阳的薇菜上。耻于做那微不足道的鱼儿,宁愿随高飞的鸟一同飞翔。穿越商岭的山,回归汉水的池。离别时霜染白发,重逢时泪水湿衣。京城的漫长路途已断,江海的故人也少得可怜。持节之人常常受苦,追求仁义的志向永不改变。只应在贫瘠的野外耕种,相依为命。
皇甫冉是唐代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社会现实的敏锐观察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涉及边塞、战争以及个人的情感体验。
这首诗写于动荡的时代,表现了作者对国破家亡的忧虑,以及对个人理想和社会责任的思考。诗人在与友人的相逢中,感慨于战乱给百姓带来的苦难,表达了对社会动荡的忧虑和对理想的坚守。
这首诗以激烈的情感和深刻的社会关怀为主线,展现了战争带来的苦难与个人理想的碰撞。开头的“烽火惊戎塞,豺狼犯帝畿”便明确了战乱的背景,诗人以生动的意象描绘了饱受战火摧残的百姓生活,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中间部分通过对比,展示了士人面对诱惑时的无奈,强调了只有君主才能识别真正的危机。
“耻作纤鳞喣,方随高鸟飞”一句,诗人用“纤鳞”形容微不足道的存在,表达了他不愿屈从于小利的理想追求。结尾的“只应穷野外,耕种且相依”则体现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在音乐性、意象运用和情感表达上均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既有强烈的历史感,也有深邃的人文关怀,使其在唐诗中独树一帜。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国家动荡和百姓苦难的深切关注,以及对理想的坚守与追求。诗人通过对比士人与百姓的不同命运,揭示了社会的复杂和无奈,最终回归到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诗中“烽火”象征什么?
a) 和平
b) 战争
c) 自然
诗人对士人的态度是:
a) 赞美
b) 批评
c) 无所谓
最后两句中提到的“穷野外”意指:
a) 乡村生活
b) 都市繁华
c) 战争前线
答案:
比较皇甫冉的《太常魏博士远出贼庭江外相逢因叙其事》与杜甫的《春望》,两首诗都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但杜甫的作品更侧重于个人的情感体验,而皇甫冉则更多地表现了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