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33: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33:13
《秋夜寄皇甫冉郑丰》
作者: 刘方平 〔唐代〕
洛阳清夜白云归,
城里长河列宿稀。
秋后见飞千里雁,
月中闻捣万家衣。
长怜西雍青门道,
久别东吴黄鹄矶。
借问客书何所寄,
用心不啻两乡违。
在洛阳的清夜,白云归去,
城中长河上星宿稀疏。
秋天过后,千里之外的雁群飞翔,
月下听到万家捣衣的声音。
我长久怀念西雍的青门小道,
与东吴的黄鹄矶久别重逢。
请问这封客信该寄往何处,
我心所系,恰似两地相违。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刘方平,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时期,喜爱描绘自然风光与人情世故,作品中常流露对故乡、友人的思念。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秋夜,诗人寄情于景,借助秋夜的清冷与白云、长河、飞雁等意象,抒发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离别与思乡情怀。
《秋夜寄皇甫冉郑丰》以清冷的秋夜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故乡和友人的深切思念。首联通过描绘洛阳的夜景,营造出一种清幽而孤寂的氛围,白云归去,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接下来的“千里雁”和“捣衣”的意象,则进一步强化了思乡的情感,飞雁象征着远方的亲人,捣衣声则传递了家中的温暖与宁静。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回忆西雍的青门道和东吴的黄鹄矶,表达了对故乡与友人的深切怀念。最后两句直接将思念与书信的寄托结合,体现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维系与交流。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的描绘,也有对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唐代诗歌的典雅与深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同时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出人生的孤独与离别的苦楚。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千里雁”象征什么?
A. 远方的朋友
B. 思乡之情
C. 自然景色
答案:B
“月中闻捣万家衣”中,捣衣的声音传达了什么情感?
A. 孤独
B. 温暖与宁静
C. 忧伤
答案:B
诗中提到的“青门道”代表了什么?
A. 友人
B. 过去的回忆
C. 未来的希望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静夜思》同样表达思乡之情,但通过对月亮的描绘,营造出浓烈的孤独感;而《秋夜寄皇甫冉郑丰》则更侧重于对友人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悟。
推荐书目:
这些资料能帮助深入理解唐代诗词的背景、风格与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