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54: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54:09
送蹇秀才赴临洮
作者:高适
怅望日千里,如何今二毛。
犹思阳谷去,莫厌陇山高。
倚马见雄笔,随身唯宝刀。
料君终自致,勋业在临洮。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送别之情。诗的开头,诗人望着遥远的天际,感叹时光流逝,感到自己已年近二十岁。接着,诗人回忆起曾经去过阳谷的情景,并希望友人不要嫌弃陇山的高峻。诗人接着提到自己倚靠在马上,看到自己的雄伟才笔,随身只带着一把宝刀。最后,诗人相信友人终将有所成就,功业必将在临洮实现。
阳谷:阳谷是古代一个地名,常用来指代故乡或理想的归宿。历史上,这里是许多文人志士追求理想的地方。
陇山:陇山位于今甘肃省,象征高远与艰难,是踏上求索之路的象征。
作者介绍:高适(704年-765年),字达夫,号白云,唐代著名诗人,主要以边塞诗和送别诗著称。他的诗风豪放、清新,常表达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国家的忧虑。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高适的友人蹇秀才赴临洮任职之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前途的祝福和对友人离别的惆怅。
这首《送蹇秀才赴临洮》以简练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离别的情感和对未来的期许。诗人在开篇通过“怅望日千里”传达出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伤,同时通过“如何今二毛”流露出对青春的珍惜与惋惜。在描绘友人离去的道路时,诗人以“犹思阳谷去,莫厌陇山高”表达了对友人的鼓励,虽然前方路途艰辛,但不应畏惧。
“倚马见雄笔,随身唯宝刀”一句,既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自信,也暗示着将要面临的挑战和困难。最后的“料君终自致,勋业在临洮”不仅是对友人的祝福,更是对未来的坚定信念,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不仅体现了高适的个人风格,也反映了唐代文人之间深厚的友谊与对生活的热爱。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本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惋惜与祝福,同时展现了对未来的信心和期待,体现了唐代文人之间深厚的友情与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高适的《送蹇秀才赴临洮》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犹思阳谷去”中“阳谷”象征什么?
诗中的“宝刀”象征着?
答案:1-B,2-B,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