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2:22: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2:22:19
夜别韦司士
作者:高适
高馆张灯酒复清,
夜钟残月雁归声。
只言啼鸟堪求侣,
无那春风欲送行。
黄河曲里沙为岸,
白马津边柳向城。
莫怨他乡暂离别,
知君到处有逢迎。
在高阁上点亮灯火,清酒在杯中荡漾;
夜里钟声敲响,残月下大雁归来。
只言啼叫的鸟儿正好寻觅伴侣,
春风却无情,想要送我离去。
黄河的弯曲处,沙滩成为岸边,
白马渡口旁,柳树向城头倾斜。
不要怨恨他乡的短暂离别,
我知道你到处都有朋友相迎。
高适(704年-765年),字达夫,唐代著名诗人,号称“高公”。他以边塞诗著称,作品多描写边疆的壮丽景色与士兵的英勇,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
《夜别韦司士》创作于诗人好友韦应物的家中。诗人在送别之际,感慨离别之情,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许。
《夜别韦司士》是一首感人至深的送别诗,诗中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传达出诗人对朋友离别的不舍与深情。诗的开头以“高馆张灯酒复清”展现出一种温馨而宁静的氛围,描绘出友人聚会的场景,似乎正酝酿着欢聚的气氛。然而,随着夜钟的敲响,残月的出现,诗人感受到了一种隐隐的离别之愁。
接下来,诗人通过“只言啼鸟堪求侣”的描写,转向对生命中伴侣的渴望,暗示在这夜晚的孤独中,鸟儿的啼叫与自己的离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无那春风欲送行”则进一步强调了离别的无奈,春风虽美,却无法改变即将分别的事实。
黄河的描写,象征着地理的边界,同时也象征着人生旅途的坎坷与不易。最后两句“莫怨他乡暂离别,知君到处有逢迎”则展现了诗人豁达的态度,鼓励朋友在外也要乐观面对,说明友谊的延续并不因地理的远近而淡化。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融入人情,表达了人在离别时的复杂情感,展现了高适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思考。
整首诗围绕离别与友情展开,表达了诗人在送别时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友人的不舍,也有对未来的希望。诗人通过自然景物与人情的结合,展现了生活的哲理,传达了对友谊的珍视。
《夜别韦司士》的作者是?
诗中“夜钟残月雁归声”中的“残月”象征什么?
“只言啼鸟堪求侣”中,啼鸟的意象主要表示什么?
高适的《夜别韦司士》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均表现了离别的情感,但高适更侧重于对友情的珍视和劝解,王维则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