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8:14: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8:14:04
郭承禧同年解倅印趋朝 其二
作者: 曹彦约 〔宋代〕
仕路何曾乐,迎亲却是荣。
诸公新引类,难弟久专城。
便恐班朝著,无劳仗友生。
长沙风月夜,炯炯自清明。
全诗翻译:
在仕途上何曾有过乐趣,迎娶新妇反而是荣耀。
众位新进士的风雅交往,难免让我这老弟久居城中。
我担心在朝中被重用,却无须依靠朋友的帮助。
长沙的风月之夜,明亮清晰,令人心旷神怡。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涉及到“班朝”这个典故,指古代朝廷中的官员。诗中反映了当时官场的复杂与个人的处境。
作者介绍:
曹彦约,宋代诗人,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思想而著称。其作品多描写个人情感与社会现象,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曹彦约的仕途上,反映了他对官场生活的感受与无奈,表达了对个人前途的思考。
这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富有哲理,作者通过对比仕途与迎亲的乐趣,揭示了官场生活的复杂与内心的孤独。开篇以“仕路何曾乐”引入,明确表达了对仕途的不满与无奈,接着通过“迎亲却是荣”转折,指出个人的荣耀与社会地位的错位。这种情感的纠结在后面“诸公新引类”中进一步加深,诗人对新进士的羡慕与对自己处境的自嘲相互交织,使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最后两句“长沙风月夜,炯炯自清明”则以自然景象作结,显得格外明亮清晰,既有对美好夜景的赞美,又似乎是在追求一种内心的宁静与明澈。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沉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无奈与对个人生活的渴望,体现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意象词汇:
诗中“迎亲却是荣”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官场的热爱
B. 对个人生活的重视
C. 对朋友的依赖
D. 对未来的迷茫
“长沙风月夜”中的“风月”象征什么?
A. 官场的风云
B. 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C. 朋友的陪伴
D. 历史的沉淀
答案:
对比曹彦约与王之涣在官场生活和个人情感的表达,前者更注重内心的纠结与对外部环境的反思,而后者则以豪放的笔触描绘壮阔的自然景观与人生理想。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