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8:43: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8:43:20
问俗周方国,推贤汉吏师。
立朝天有喜,仗节玉无疵。
得自南轩学,亲承北面师。
更无工部句,可继八哀诗。
询问当今的风俗与国家,推崇那些贤德的汉朝官员和师长。
在朝廷中立足,天公赐予快乐,手持节杖如玉般完美无瑕。
我得自南方的学问,亲自承受北方师长的教诲。
再没有工部的诗句,能够承接这八首哀悼的诗篇。
作者介绍:曹彦约,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而著称,作品多涉及时事、人生哲理等。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对古代贤人的追慕,寄托了对理想政治的向往与对当时官员风范的推崇。
这首诗以对古代贤人的询问与推崇为引子,展现了诗人对当下社会的思考与感慨。开篇通过“问俗”和“推贤”,表现了对周朝风俗和汉朝士人的敬仰,传达出诗人心中一种理想的政治信念。在“立朝天有喜,仗节玉无疵”中,诗人描绘了一幅理想的政治图景:官员应具备的德行与风范,仗节如玉,象征着权力的纯洁与高尚。
接下来的“得自南轩学,亲承北面师”,则体现了诗人对知识与师承的尊重,表达出他对古代学问的崇敬和对当前教育的思考。而最后一句“更无工部句,可继八哀诗”,则显示出诗人对当下诗作质量的失望,暗示自古以来优秀作品的稀缺与对未来创作的无奈。
整体而言,诗歌通过对古贤的怀念和对当世的反思,传达了诗人对理想政治的渴望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古代贤人和理想政治的向往,以及对当下文学创作与社会风气的失落之感,情感基调深沉且富有哲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对当时的社会有什么看法?
“仗节玉无疵”中的“节”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八哀诗”主要是指什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比较杜甫的《春望》和曹彦约的《故福建提刑钟编修挽章二首》,两者均表达了对国家与社会的忧虑,但杜甫更多的是对战争带来的苦难的直接描写,而曹彦约则通过对古人的怀念和对当下的反思来寄托情感。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