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03:49: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03:49:16
鼎在耳二首人去山空鹤不归,
丹亡鼎在世徒悲。
可怜九转功成后,却把飞升乞内芝。
琉璃击碎走金丹,无复神光发旧坛。
时有世人来舐鼎,俗随鸡犬事刘安。
这首诗意在表达对往昔人事的怀念和对丹鼎(炼丹用具)的思考。鼎在耳边响起,然而人已离去,山中空寂,白鹤也不再归来。丹药已无,鼎在世上只剩悲伤。可怜我经过九次炼制后才成功,却只能乞求内丹的灵芝。琉璃被打碎,金丹不再闪耀,往日的神光已不复存在。时常有世人来舔舐鼎,俗世的琐事如鸡犬相随,皆为刘安的炼丹之事。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和画家。他一生经历坎坷,因政治原因多次被贬,但其文学成就卓越,诗、词、文、书法皆有极高造诣。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苏轼晚年,他经历了无数的世事变迁,对人生和理想的思考愈加深刻。诗中表达了对炼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失落感,反映了他对生命、时间流逝的感悟。
苏轼在这首诗中以炼丹为喻,深刻反映了人对于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开头两句“鼎在耳二首人去山空鹤不归”,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失去的感伤。随着时间的流逝,曾经的繁华已成空,仿佛连那白鹤也不再归来,显现出一种孤寂之感。
“丹亡鼎在世徒悲”,这句更是直白地表达了对失去理想的悲哀,丹药的消亡使得鼎的存在显得毫无意义。接下来的“可怜九转功成后,却把飞升乞内芝”,则暗示了经过辛苦努力最终却仅能乞求灵芝的无奈,这不仅是对理想的追寻,更是对现实的无情感叹。
后面的“琉璃击碎走金丹,无复神光发旧坛”,传达出一种失落感,昔日的辉煌已被击碎,昔日的神光也随之消逝,形成鲜明的对比,令人更加感到惋惜。最后一句“时有世人来舐鼎,俗随鸡犬事刘安”,则通过对比,揭示了当今世人对炼丹的痴迷与庸俗,显示了苏轼对时代变迁的批判。
整首诗情感深邃,构思巧妙,通过炼丹这一主题,展现了个人与理想、时间与生命之间的复杂关系,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表现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现实的失落,表达了人生的无奈与哲思。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鼎”主要象征什么?
“可怜九转功成后,却把飞升乞内芝”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提到的“刘安”是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