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3:42: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3:42:23
天际三竿量日月,人间一镜照山河。
在天边用三根竿子来测量日月的高度,在人间用一面镜子来映照山河的美丽。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古典典故,但"日月"和"山河"都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象征着时间和自然。
作者介绍: 陈植,宋代诗人,生活在北宋时期,具体生平资料较少,但其诗作流传下来,展现出对自然和人文关怀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可能创作于作者游览名山大川之际,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反映了宋代文人追求自然与理想的情怀。
这首诗以简练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展示了作者对天地自然的深刻观察和思考。开头一句“天际三竿量日月”,以“量”字引入,表现出作者用工具来测量宇宙的雄伟,暗示了人类对自然的探索精神。日月作为时间的象征,反映出时光的流逝与无常。接下来的“人间一镜照山河”,则形成鲜明对比。一面镜子不仅仅是物理上的反射,更是心灵的映照,它将人间的景象与壮丽的山河联系在一起,反映出一种对自然的敬畏与赞美。整首诗通过天与地的对照,表达了人类在浩瀚宇宙面前的渺小与自然的伟大,进而引发对生命意义的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对人类存在的反思,体现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和对宇宙奥秘的探索。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天际三竿”主要用来表示什么?
“人间一镜”意指什么?
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陈植的这首诗更侧重于对时间和自然的哲学思考,而王之涣则表现了对壮丽景色的直接感受。两者在意象的运用上各有侧重,但同样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崇敬和对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