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4:22: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4:22:18
卢山五咏 障日峰(其状类峨眉,但小耳。)
长安自不远,蜀客苦思归。莫教名障日,唤作小峨眉。
长安离这里并不远,但身为蜀地的游客,我心中却苦苦思念着归去的路。不要把这座山叫做“障日”,应该称它为“小峨眉”。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婉约,表达了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思考。
《卢山五咏》是苏轼在卢山游览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思念。此时苏轼身处南方,怀念北方的生活,作品流露出浓厚的乡愁。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卢山障日峰的景象,通过与峨眉山的对比,强调了障日峰的独特之处。诗人起初提到长安与蜀地的距离,呈现出一种游子的心境,仿佛在提醒自己与故乡的联系。诗中“蜀客苦思归”表达了对故土的深切思念,传递出一种孤独的情感。
接着,诗人对障日峰的称呼提出疑问,反映出他对山名的思考。他希望这座山被称为“小峨眉”,不仅是因为它的形态相似,更是因为他在其中看到了对峨眉山的情感寄托。这种命名的愿望,显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整首诗在情感上有着深厚的层次,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夹杂了对故乡的思念,令人感受到一种深邃的哲理与人文关怀。
这首诗的核心思想在于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人在游览中感受到了深深的孤独,同时也寄托了希望与美好的情感。
诗人希望将障日峰称为什么?
A. 大峨眉
B. 小峨眉
C. 障日
D. 远山
诗中的“蜀客”指的是谁?
A. 南京人
B. 长安人
C. 四川人
D. 游子
“长安自不远”中“长安”指的是哪个城市?
A. 北京
B. 西安
C. 成都
D. 洛阳
与李白的《庐山谣》相比较,两首诗都描绘了庐山的壮丽,但苏轼更注重内心情感的流露,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出对自然的赞美和豪情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