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将赴东阳留上包谏议》

时间: 2025-04-26 05:09:09

诗句

敝邑连山远,仙舟数刻同。

多惭屡回首,前路在泥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09:09

原文展示:

将赴东阳留上包谏议
作者: 戴叔伦 〔唐代〕

敝邑连山远,仙舟数刻同。
多惭屡回首,前路在泥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将要前往东阳的心情与景象。我的故乡与连绵的山脉相隔甚远,仙舟的行程与时间相同。每次回首,我都感到羞愧,眼前的路途却在泥泞中。


注释:

字词注释:

  1. 敝邑:指“我的乡邑”,表示谦称。
  2. 连山:形容山脉连绵起伏。
  3. 仙舟:可以理解为神仙的船,象征着美好的前程或理想。
  4. 多惭:常常感到羞愧。
  5. 屡回首:多次回头看。
  6. 前路在泥中:前方的路途艰难,充满了泥泞。

典故解析: “仙舟”在古代文人诗作中常用来描绘理想的境界或远行的愿望,体现了诗人对未来的渴望与期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叔伦,字子刚,号季明,唐代诗人,生于公元740年左右,卒年不详。他以清新自然的风格和细腻的情感著称,作品中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故。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作者即将出发前往东阳时,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以及未来路途的感慨。


诗歌鉴赏:

《将赴东阳留上包谏议》以简洁的语言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出行前的内心挣扎。开头两句“敝邑连山远,仙舟数刻同”,将故乡的遥远与理想的飞翔对比,隐喻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诗人对故乡的热爱与对前途的期待交织,表现了游子离乡时的复杂心情。

接着“多惭屡回首”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不舍与愧疚,似乎在为即将离开而感到羞愧。前路的泥泞不仅是字面上的艰难行程,更象征着人生旅途的坎坷与不易。这种情感的表达,通过对自然的细腻描写,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整首诗以细腻的情感和对比的手法描绘了旅途的艰辛与对故乡的眷恋,展现了唐代诗人在面对人生选择时的深刻思考,构成了一幅离愁别绪的画面。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象的同时,也深刻地表达了个人内心的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敝邑连山远:故乡与连绵的山脉相隔遥远,表现了地理上的距离与情感上的隔阂。
  2. 仙舟数刻同:理想中的旅行如仙舟般迅速,但现实却是缓慢而艰难的。
  3. 多惭屡回首:每次回首故乡,诗人感到羞愧与不安,反映了对离别的愧疚。
  4. 前路在泥中:即将踏上的路途充满了泥泞与艰辛,象征着未来的不确定与困难。

修辞手法:

  • 对比:故乡的遥远与仙舟的快速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诗人的复杂心情。
  • 比喻:将理想的航行比作仙舟,象征着追求与希望。
  • 拟人:情感的表达通过对路途的描写,赋予了路途以生命。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现离乡游子的复杂情感,既有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也有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连山:象征着遥远的故乡,代表着诗人内心深处的牵挂。
  2. 仙舟:象征着理想与未来的美好憧憬。
  3. 泥中:象征着人生道路的艰难与曲折。

这些意象深入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传达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迷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仙舟”象征什么? A. 船只
    B. 理想与希望
    C. 远方的朋友

  2. “前路在泥中”中,泥指的是什么? A. 土地
    B. 艰难的前途
    C. 河流

  3. 诗人为何感到“多惭屡回首”? A. 对故乡的怀念
    B. 对离别的愧疚
    C. 对朋友的思念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王之涣《登鹳雀楼》
  2. 李白《夜泊牛津》
  3.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可以将戴叔伦的此诗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进行对比。两首诗都表现了对故乡的眷恋和对未来的渴望,但戴叔伦的作品更注重情感的细腻与内心的挣扎,而王之涣则通过壮丽的自然景色展现了豪情与壮志。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3. 《唐代诗人戴叔伦研究》

相关查询

送刘希尹同年 后海疆 曾主政丙戌九月还湘丁亥三月复抵京诗约上巳同游 后海疆 清平乐 送张君美经历之任安西幕 南乡子 薛实臣生朝俱用薛氏实事 南乡子 卫弟行之寿 蓦山溪 卫生袭之寿 临江仙·走遍人间无一事 临江仙 暮秋感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舞榭歌台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乙字旁的字 入赘 贯结尾的成语 矢字旁的字 博学宏才 屮字旁的字 一钱不直 白字旁的字 渠侬 三吐三握 户字头的字 稽颡膜拜 流言飞语 弊开头的成语 怀铅吮墨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